阳春三月,又到了毕业生求职应聘高峰。不少学生为了在竞争中争夺“有利地形”,使出浑身解数,不惜血本从头到脚重新“包装”,美容整容从隆鼻到牙齿美容,可谓“武装到牙齿”,而作为“形象工程”重点的“行头”,不是量身定做,就是购置名牌。专家指出,盲目追求“形象工程”并不可取。(3月28日东方网)
许多学生是希望以此增加自信,也能吸引别人的眼球,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但我以为,如此过度地包装,过分重视“门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几种可能性。
其一,或许因此给人家留个纨绔子弟的印象。招聘单位一看你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穿着居然如此豪华,装扮如此时髦,生活上一定高标准,平时是否还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是否因此沾染不良习气?
其二,让对方生出不求上进的疑虑。出来找工作尚且如此注重穿着装扮,平时生活肯定铺张,大手大脚惯了,不懂艰苦奋斗,这种人会有多少进取之心?
其三,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大学生的形象应是清新自然,但如此美容乃至整容,又一身名牌在身,显得与年龄不相应的圆滑老气的样子,会不会年纪轻轻就变得十分做作、浮躁?
其四,甚至有可能危及诚信。譬如那一身名牌让人看上去有点别扭,该不会是借来的或租来的吧?应聘工作,看的是能力,又何必如此虚荣地装点门面?
其实,你是以大学生的身份去应聘,那么大学生简约大方的装束、朴素无华的装扮,无疑是自己最动人的名片。而刻意的衣饰包装和精心的梳装打扮本来就不应属于大学生。否则,反而掩盖甚至扭曲了年轻大学生生气勃勃青春逼人的形象,于应聘很可能弄巧成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