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万千磕长头朝圣的信徒一样,我也千里迢迢历经艰辛来到拉萨,带着虔诚也带着憧憬,所不同的是,我是驾车而来。当能在夜幕下远远地望见朦胧的布达拉宫时,我知道真的到了圣城。当然,对于拉萨的了解,我们这种行走的方式是注定不能深刻的,只可从几个片段去感受拉萨。


布达拉宫 这是在生命止步的雪域高原,藏汉人民用双手和智慧缔造的一座信仰的丰碑。千百年来,藏民心中虔诚的信仰从未中断,在朝圣的路上“一步三拜”地将心中的祈愿寄予佛祖。在红山上,多少信徒香客,倾其所有,走过千山万水,只为了来到布达拉宫,给灵塔上一炷香,给长明灯添一勺酥油。而他们一路等身长头,前额叩出厚厚的茧,走到白塔下,就已经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它依山而建,雄浑壮阔,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接近天空的圣殿。自下而上分为雪老城、白宫和红宫,暗合佛经中关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三界学说。雪老城是世俗的场所,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政教活动的地方,红宫则由各类佛殿组成,殿内供奉着十位达赖喇嘛的灵塔。布达拉宫的墙体色彩同样蕴含独特的蕴意,白色代表慈悲,红色象征着智慧,金色则蕴含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这里最让我感兴趣、驻足多听讲解的莫过于集活佛与诗人于一身的仓央嘉措。他的人生超越了时空,充满了禅意;他的诗歌超越了文学,演绎着宗教之美;他的传奇,超越了历史,在虚拟的世界礼赞大爱与大自由,为后人的幻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长长的转经长廊围绕在寺庙四周,无数来来往往的信徒,手拿念珠,转动经筒,在他们转动一个个经筒的同时,我脑海又浮现仓央嘉措的诗行: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大昭寺
在远离香客的一个幽秘角落静卧着一个殿堂,这是布达拉宫中最古老的建筑,法王洞。相传在修建布达拉宫的过程中,松赞干布就住在洞里,至今还保存着法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迟遵公主的塑像,一个个表情生动的塑像记录着布达拉宫的前世今生。

松赞干布一生娶了五个妃子,其中有文成公主和迟遵公主。按照藏史的说法五个妃子就是菩萨转世。每个妃子都建了一个寺庙,据说大昭寺是应迟遵公主之请而修建。

传说大昭寺寺址先前是一个湖,湖名卧塘。1300年前,松赞干布曾在湖边向迟遵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未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示出一个九级白塔。这座白塔现在寺内西墙角。后来,故事传说几经演变,里面有复复杂杂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变成了聪慧的、善解人意的文成公主。
大昭寺是触摸西藏的最好去处之一。

八廓街
大昭寺是整个藏地磕长头人们的终极目标,地处八廓街。因此八廓街成了磕长头人们的聚会之地。在这里不用刻意留意,就是能从身边不远处传来阵阵护手版划过花岗岩铺就的地面发出的哗哗声。这些朝拜者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西藏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展示着他们精神的充盈和意志的坚韧。


有些年轻的磕长头者一个长头磕出去,会滑5、6米远。几千米长头都是这样过来?目的意义?我一直纳闷好奇。不过好像宗教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佛的护佑下,集够足够功德的磕长头者能够离开地面飞翔一段距离。姑且相信吧,本来在西藏有许多东西就是不能也不需要去探个究竟的。我恻隐地掏出准备好的零钱,全部递给了一位很年少的磕长头者。

在拉萨所呆时间不长,但它几乎是一个大本营,我从四面八方延伸出去后,都会回到这个中心,这就是使得我对它有比别的地方更多一些的时间沉淀与思考。通过它我发现我骨子里深爱上了西藏,爱上了这里的文化、宗教、人民、山水、色彩......包括苦难。因为正是苦难,让我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生命力量,一种融入血脉的宗教信仰、一种简单纯净的乐观坚强。在这里得到了比在其它任何地方都多的多的撞击与启发。
最后要一提的是感谢逗留拉萨期间朋友的鼎力安排,让我们布达拉宫的参观游览成为可能且顺利,同时有机会品尝雪域特色美味。更重要的是成为我们突发事件解决的坚强后盾,内心谢意笔墨难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