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消息,央视名嘴张灵泉辞职了,提及原因说她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她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是的,与自己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斗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还说,“浇灭好奇心无异于谋杀。”这话也不假,但问题往往在于实际中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好奇心在减退。
听友人说起几次都匀有座大山,名叫归兰。风景优美,适宜徒步游。我的好奇心从听到的一刻就产生了,徒步归兰成了一直以来的愿望。而这愿望一存就是好几年,每一次提及实现时都有太多的困难阻碍,最大的来自大家对于登山的畏惧,据说有70度的陡坡、悬崖、只适合二十几岁的人去等等。

这次借着不长不短的假日,我们勉强"统一"意见成行了。归兰山,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阳和水族乡境内,距离都匀市城区50公里。“归"在水话中意指溪流两旁的山峰,"兰"在水话中意指溪流,从其名可知归兰山奇峰环抱,清泉穿行其间。
驱车来到都匀。先到市区寻美食,寻到我还没有听说过的“虾酸”。吃货们真是厉害,打着电话导航,终于找到一家虾酸名店,执行力够强。之后一路问询、颠簸来到归兰山脚,不稳定的“统一意见
”开始动摇,争议点在是否上山?

经过一过多小时的犹豫、折腾,决议还是上山,不在山脚扎营,也一个不能留在山下,全体上山。于是大伙将几个车的大件行李集中请了挑夫,帐篷炉子等共计六担,还真不少。其余自己背上,开始徒步登山。这种方式让大家减轻了不少负担,当然也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徒步。难怪回来分享照片时,眼热的朋友不服气:“下次有本事自己背!”呵呵,下次不去了,这种活动往往是空前绝后的。登山的战线拉得很长,我始终跟在领头的挑夫后面,这样一是不会掉队,二是能受到他们意志的感染,所以整个队伍后面的艰苦和埋怨就不是很了解了。只是最后队友的一句话能说明一点问题,她说就是给她一万块钱,她也是万万没办法能挑上山顶的。

终于到达山顶时,汗流浃背已不够形容流汗的多少,应该用汗流洗背。每个人的衣服都已湿透,但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无奈天色已晚,拍照已不是第一要务,要紧的是赶紧找到合适地点安营扎寨,在帐篷边洒上雄黄。宝贵的光影就这样错过了。

安营扎寨吃完晚饭后,天已黑尽,且下起雨。一夜在帐篷听雨,雨打在帐篷有种特别的感觉。半夜友人帐篷不敌风雨,完全浸在水中,我的帐篷于是住了三个人。狭小的帐篷内,翻身也困难,野外的艰苦感有点浓。
次日,浓雾中醒来,早餐没吃开始晨拍,拎着潮湿的鞋穷乐。
我执意坚持的两天的露营结束了,收拾行囊下时山大家意犹未尽,对上山最犯愁的队友兴致地说下次应该去登一次梵净山,呵呵,目的达到了。还有队友总结这次活动,说本次活动最大的成功不仅仅是登上了山,而是去掉了我们开展这种活动的思想上的句号。事实证明,我们的体力、好奇心、兴致后面还可以是逗号,有再一次延展的空间。说得真好!这是继茂兰原始森林徒步、斗篷山登山露营等之后的又一次体能挑战,大家都成功了,期待下一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