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回婆婆家,向婆婆讨要了一个做乞巧果的木质模具,又请先生在山东农村大集里买了一套八连洞的小模具。乞巧果应该是民俗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让好好了解并且体验一下。乞巧果做出来,口味不错,但是没有漂亮的纹理,继续加油。

总结一下:1、酵母应该减少1克;2、面团应该发酵到一倍大的时候就要操作;3、烤的时候下火应该减10度,因为上面还没有上多少色,下面已经微微过了。成功是失败的妈妈,争取下一次做的好一些。

双连洞的模具是婆婆送的,八连洞是买的。都是新的模具,所以用热水煮10分钟,晾干。

里里外外都抹上了一层猪大油。

放置2天。

经过油脂的渗透之后,就有了油润感和沧桑感。

食材:面粉300克、酵母3克、冰糖30克、牛奶100克、色拉油15克、鸡蛋25克。揉一个发面团。

进行发酵。我发酵到2倍大才开始做,在做的过程中还特别不熟练,下一次应该在一倍的时候就操作。

模具里撒一点干面粉,摇晃均匀后再倒出来,否则粘在面胚上面特别难看。

面团取出来多揉一会排出空气,切一个个小剂子。

把小剂子揉一下,光滑的一面向上。

一个个地按进模具里面。

将模具倒扣,用力按压一下。

反过来后看到有不在模具里面的面坯。

用刮刀切除多余的面。

第一次做卡出来后,干粉与面胚粘在一起,白白的面粉特别难看,重新揉好后另做。第二次可能是面粉少了,用力也卡不出来,最后只好用牙签挑出来。

一一摆入烤盘。这个时候纹理还是有的。不必二次发酵,直接放入烤箱。

烤箱提前预热,烤盘放在中下层,上下火,175度,烤25分钟,表面有一点点颜色即可。

取出烤盘的时候很失望,白白胖胖的乞巧果几乎看不见纹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