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畏生命  学习急救

(2008-04-28 21:02:02)
标签:

急救知识

地铁

城市管理水平

成功率

病人

美国

分类: 急救知识

 敬畏生命  学习急救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2008年3月下旬在北京日报集团做急救培训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2008年1月下旬在北京市崇文区教委为700多名教师做急救培训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2007年夏季为北京市海淀区奥运志愿者做急救培训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2007年底为北京警察做急救培训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2008年“五一”凌晨在专家值班室随时准备抢救病人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20年前在救护车上抢救危重病人(《人民日报》记者摄影)

 

敬畏生命 <wbr> <wbr>学习急救

 10余年前为国旗护卫队做急救培训

 

 

      我的一生非常不幸,每天就是和疾病、损伤、鲜血、眼泪、痛苦、死亡打交道,沉重的心情伴随着我的生活......

    我的一生又非常幸运,每天都有病人在我的手中转危为安、起死回生,那种快乐是常人体验不到的......

    然而,沉重是长久的,而快乐是短暂的。
    有不少人曾经问过我一个类似的问题:“你们的工作,见过那麽多的生生死死,是不是都麻木了,拿生命都不当回事儿了?”
    我每次都是这样回答:“正因为我们见过了那麽多的生生死死,所以才对生命比一般人有更多、更深的感悟、敬畏。医生的情感代替不了理智、代替不了技术。每当我们面对生命时不是麻木,而是敬畏、珍惜、冷静、智慧,而是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不能正视死亡、不能正视生命、也就不能挽救生命。在危重病人面前、在死亡面前应充分地表现出一个医生的职业素质。”
    一位朋友给我留言,叙述了他们学校两名聋人大学生姐妹一起外出时,妹妹突然癫痫病发作,当时在地铁里,姐姐的求救,周围人看不明白,周围人要帮助姐姐,但是姐姐不理解。等地铁广播找到在同一趟地铁的我们学院其他懂手语的学生时,发病的妹妹已经生命垂危了。送到医院也没有抢救过来,一位20岁不到的姑娘就这样走了。

    这个事件令人同情、痛惜。但对于我们专业急救医生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很多急症,根本来不及去医院。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救护车也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到达病人身边。因此,急救工作不是急救机构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现场急救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医学水平,而且标志着经济发达水平、公众文化素质、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协调能力......美国一些地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达到50%,而我国仅2.8%,最关键的原因是美国的急救普及率已达到人口的25%,而我国不到0.1%。

     大部分人在面对急性危重症时,惊慌失措、甚至做出错误处理。如过学习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能,悲剧就会大大减少,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中国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了尽早把我国建成和谐的小康社会,请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急救技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