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猝死抢救的第一步——现场心肺复苏(连载一)

(2007-06-25 22:45:48)
分类: 急救知识
 
 

猝死抢救的第一步

现场心肺复苏

(连载一)

北京急救中心 贾大成

 

 

一、基本概念

    (一)心肺复苏(CPR)指针对心脏骤停的病人所采取的心肺复苏的徒手、心脏电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一系列的急救措施。

      (二)猝死  指表面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病人发生了预料不到的、突然的心跳、呼吸停止,而且于发病后6小时内发生(心源性猝于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骤停)。猝死是因疾病导致的自然死亡,而不包括非正常死亡。

    据统计,87.7%的猝死患者的发病现场是医院以外的各种场合,其中:

    2/3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

    1/3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之间。

    显然绝大多数病人根本来不及去医院,便在发病现场或送往医院途中发生猝死。因此,掌握现场CPR技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脑组织的有关知识 

    1、大脑是人体高度分化、耗氧量最高的组织。脑组织的重量仅占人体自身体重的2%,但其血流量却占全身总血流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25%(婴幼儿可高达50%)。

    2、脑组织对于缺氧最为敏感。通常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按时间顺序即可出现以下表现:

    即刻        心音、脉搏、血压消失。

    3秒钟       头晕、恶心、黑朦。

    10~20秒钟  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抽搐。

    30~45秒钟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0~60秒钟  呼吸停止,可伴大小便失禁。

   >4~6 分钟  脑组织则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10 分钟    脑死亡。

    因此,只有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如果心搏停止的时间超过4~6分钟才开始抢救,则很少复苏成功;超过10分钟,则无复苏成功的可能。

 

二、心搏骤停的常见病因

   (一)心源性病因

    1、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导致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占猝死总数的80%以上。

    2、除冠心病以外的各种心脏病  如各种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一些严重心律失常等,但猝死的发生率远低于冠心病。

   (二)非心源性病因  几乎临床各科、各系统均有可以导致猝死的疾病。虽然病种繁多,但猝死的发生率却远远低于心脏病。举例如下:

    1、呼吸系统  如哮喘等。

    2、消化系统  如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等。

    3、神经系统  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

    4、意外事故  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急性中毒、电击、溺水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