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发言人”还是“宣传发言人”

(2009-09-22 17:13:13)
标签:

杂谈

王攀

 

“过去,我家住的是砖墙茅草房,走的是羊肠小道泥巴路,吃的是凼凼头的水;现在,我搬进了风景秀丽的袁山社区,住的是143平方米的小青瓦房……”21日,“人与城市和谐发展——成都市60年变迁”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闻发言人——他就是来自新津县袁山社区的居民佘树林,他也是目前为止走上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第一位农村居民。(9月22日《成都日报》)

 

我一直觉得,政府不要轻易扩大新闻发言人的外延,更不要随便安上“新闻发言人”的名头,否则,新闻发言人就会参差不齐,“新闻发言人”就会名不副实,进而伤害这一角色。比如,新闻发言人表现不佳,就会被认为政府表现不佳;新闻发言人没有“广开言路”,就会被认为政府没有“广开言路”;新闻发言人名不副实,就会被认为政府有些糊弄之嫌;等等。所以,新闻发言人,一定要名副其实,不能徒有虚名,更不能羊头狗肉,特别是,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正在起步阶段,没有成熟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从广义上看,称“走上成都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佘树林为农民“新闻发言人”,也没什么。毕竟,凡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都可以叫做“新闻发言人”嘛。但问题是,如果把这个定义推而广之,就会发现诸多悖论。在农民“新闻发言人”之后,是不是还有工人“新闻发言人”、商人“新闻发言人”、知识分子“新闻发言人”、白领“发言人”……因为,工人、商人、知识分子、白领等,他们都有可能在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以亲身经历、忆苦思甜的方式表达某种要表达的东西。但是,“新闻发言人”多了,“新闻发言”也就变味了。

 

佘树林被邀请到成都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不过是为了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地说明生活之变。与其说,他是“新闻发言人”,不如说是“宣传发言人”。“新闻”与“宣传”,有着本质差别,前者是为了披露信息,告知公众,后者是为了灌输观念,影响公众。尽管前者在功能上,有后者的重叠部分,但二者偏重点还是不一样的,而且,一旦混淆,把“新闻”当成“宣传”,那么,就会招来非议,而“新闻发言人”也就名不副实。目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所遭受的非议,跟宣传目的太浓,不无关系。

 

我们将宣传目的虚化到新闻发布里——这没什么,因为所有新闻都会受到政党、政治、商业、资本等各种利益的影响,甚至支配;我们突出新闻发言人的宣传功能——这也很正常,就像媒体会受到外界政治和经济利益以及自身商业逻辑影响一样,新闻发言人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支配,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区分“新闻”和“宣传”、“新闻发言人”和“宣传发言人”的区别,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才会更加成熟。

 

总之,在原本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游刃有余的新闻发言人实践中,广义定义“新闻发言人”、随便安插“新闻发言人”名头,只会置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于被误会的尴尬之地。

 

http://www.cdrb.com.cn/html/2009-09/22/content_69512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