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花花公子女郎就在你身边
(2009-08-17 22:41:49)
标签:
杂谈 |
——王攀随笔录(25)
王攀
《花花公子》的创始人休•海夫纳是个“闷骚”。性格内向的他在一个保守的家庭长大,急欲享受他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无缘享受的快乐生活。但命运起初并没有给他机会。大学毕业后,海夫纳在芝加哥从事一系列低层次的编辑工作。他在芝加哥不是一个成功的漫画家,偶尔也写一些讽刺作品,既没钱,又没经验,但还想成功,就像现在的我。
海夫纳决定搞《花花公子》,缘于市场上的男人杂志,基本上都是“野外探险杂志……编辑重点都比较粗犷,文章都是有关狩猎,垂钓,在西藏雪山上追踪雪人的……因此,我心目中的那种杂志正好是个空白。”——多少年后,海夫纳回忆道。
他决定以娱乐成年男人为主题策划一本杂志。在1953年12月的创刊号上,他说:“如果阁下年龄在18~80岁之间,《花花公子》就是为您量身打造的……如果您是某位先生的姐妹,太太,或者某位先生的岳母,不留神错拿了本刊,敬请您将本刊递还给那位男士。”
因为玛丽莲•梦露的裸照,《花花公子》一炮打响。这也是海夫纳的幸运。创刊之初,海夫纳正好购得一批梦露的裸照——梦露成名前,因为无钱支付房租而拍摄的。美国出版界首次在主流杂志上刊登彩色的裸照,《花花公子》和海夫纳立刻引起轰动。
但《花花公子》把目光瞄准那些普通女孩。海夫纳选择花花公子女郎,很有自己的标准。他不看重职业模特,而是邻家女孩气质。在寻常的背景中摆出各种造型,完全不同于摄影棚拍摄的照片,也不同于那种“忸怩作态的堕落神情……就像其他杂志中常见的女孩”。
第一位花花公子女郎是这本杂志雇用的夏连娜•卡拉露丝。1955年,她以“简尼特•清教徒”的名字首次亮相,同时发表的社论称:“我们认为尘世间有亮丽迷人的花花公子女郎的存在是自热而然的。事实上,潜在的花花公子女郎就在你身边:办公室新来的女秘书,昨天午饭时坐在你对面的大眼睛美女,你喜欢的那家店里卖给你衬衫领带的那个女孩。”
海夫纳把裸体从专业模特和明星偶像那隐秘的世界中解放出来,扒掉普通女孩的着装,让男人们惊艳。那些“相貌平平”但充满活力的花花公子女郎被加以精心美化,就像芭比娃娃的真人秀——芭比娃娃最初就是成年男人的性玩具,后来才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但在美国,有一个介绍给孩子芭比娃娃的父母,就有一个拒绝芭比娃娃进门的父母。
请邻家女孩作花花公子女郎,这是海夫纳的高明。他瞅准了人人都有的偶像模仿心理。现在流行的女孩写真,就是如此。化妆和写真技术的普及,让成为明星偶像那样的摸样已经不再有太高的门槛。所以,写真甚至是裸体写真在都市生活中甚为流行。
而另一个例子是卡拉OK。人人都能嘴啃麦克风,在电视机前吼两声,不是歌声能愉人悦己,而是能像明星那样。再一个例子是快男快女,他们被称作贫民偶像——这一称谓本身就是偶像模仿心理的折射。这一选秀节目2001年起源英国,以最快的速度风行全球,出现了“美国偶像”、“新加坡偶像”等这样的平民偶像,说明偶像模仿心理全球通用。
花花公子女郎无疑满足了人们的偶像模仿心理,不仅被选中的女孩有机会像明星那样,那些看男性读者,也突然发现身边的女孩也可以像明星那么美丽。但是,也正因为花花公子教唆普通女孩露肉太多,模糊了她们与杂志推崇的汽车、时装、食品、饮料等奢侈品之间的差别,把女人商品化的做法引起了女权主义者和妇女运动成员的愤怒。
某种意义上说,海夫纳有对也有错。《花花公子》的确在记录褒扬新的性自由,反对虚伪压抑的习俗观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就如同解放了他的闷骚一样。然而,《花花公子》也促成了一批色情杂志模仿者,如《阁楼》、《暗娼》等,进一步混淆色情与淫秽界限的妇女形象。1970年代早期,女权主义者苏珊•布朗米勒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提到性别平等的定义,她说:“当休•海夫纳扮成棉尾兔(有期封面是兔女郎)来到这里时,我们才拥有平等。”
来自女权主义者和妇女运动成员的批评,再加上时代变迁,决策失误,最终导致这本杂志元气大伤。1970年,发行量跌至250万份,正如海夫纳后来所承认的:“我们经历了一个失去自我,开始模仿自己的模仿者的时代。”挑逗性、对于女同性恋和自慰行为的暗示,致使广告商撤回广告。
现在,《花花公子》由海夫纳的女儿掌管,她声称,《花花公子》“将探讨性交的方式而非性感”。但难以预料,《花花公子》能否重复过去的辉煌。但不管怎样,海夫纳“闷骚”的释放,创造了一个奇迹;1953年创刊的《花花公子》标志着一个重大改变。这个社会就是创造奇迹的人改变的。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
王攀
《花花公子》的创始人休•海夫纳是个“闷骚”。性格内向的他在一个保守的家庭长大,急欲享受他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无缘享受的快乐生活。但命运起初并没有给他机会。大学毕业后,海夫纳在芝加哥从事一系列低层次的编辑工作。他在芝加哥不是一个成功的漫画家,偶尔也写一些讽刺作品,既没钱,又没经验,但还想成功,就像现在的我。
海夫纳决定搞《花花公子》,缘于市场上的男人杂志,基本上都是“野外探险杂志……编辑重点都比较粗犷,文章都是有关狩猎,垂钓,在西藏雪山上追踪雪人的……因此,我心目中的那种杂志正好是个空白。”——多少年后,海夫纳回忆道。
他决定以娱乐成年男人为主题策划一本杂志。在1953年12月的创刊号上,他说:“如果阁下年龄在18~80岁之间,《花花公子》就是为您量身打造的……如果您是某位先生的姐妹,太太,或者某位先生的岳母,不留神错拿了本刊,敬请您将本刊递还给那位男士。”
因为玛丽莲•梦露的裸照,《花花公子》一炮打响。这也是海夫纳的幸运。创刊之初,海夫纳正好购得一批梦露的裸照——梦露成名前,因为无钱支付房租而拍摄的。美国出版界首次在主流杂志上刊登彩色的裸照,《花花公子》和海夫纳立刻引起轰动。
但《花花公子》把目光瞄准那些普通女孩。海夫纳选择花花公子女郎,很有自己的标准。他不看重职业模特,而是邻家女孩气质。在寻常的背景中摆出各种造型,完全不同于摄影棚拍摄的照片,也不同于那种“忸怩作态的堕落神情……就像其他杂志中常见的女孩”。
第一位花花公子女郎是这本杂志雇用的夏连娜•卡拉露丝。1955年,她以“简尼特•清教徒”的名字首次亮相,同时发表的社论称:“我们认为尘世间有亮丽迷人的花花公子女郎的存在是自热而然的。事实上,潜在的花花公子女郎就在你身边:办公室新来的女秘书,昨天午饭时坐在你对面的大眼睛美女,你喜欢的那家店里卖给你衬衫领带的那个女孩。”
海夫纳把裸体从专业模特和明星偶像那隐秘的世界中解放出来,扒掉普通女孩的着装,让男人们惊艳。那些“相貌平平”但充满活力的花花公子女郎被加以精心美化,就像芭比娃娃的真人秀——芭比娃娃最初就是成年男人的性玩具,后来才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但在美国,有一个介绍给孩子芭比娃娃的父母,就有一个拒绝芭比娃娃进门的父母。
请邻家女孩作花花公子女郎,这是海夫纳的高明。他瞅准了人人都有的偶像模仿心理。现在流行的女孩写真,就是如此。化妆和写真技术的普及,让成为明星偶像那样的摸样已经不再有太高的门槛。所以,写真甚至是裸体写真在都市生活中甚为流行。
而另一个例子是卡拉OK。人人都能嘴啃麦克风,在电视机前吼两声,不是歌声能愉人悦己,而是能像明星那样。再一个例子是快男快女,他们被称作贫民偶像——这一称谓本身就是偶像模仿心理的折射。这一选秀节目2001年起源英国,以最快的速度风行全球,出现了“美国偶像”、“新加坡偶像”等这样的平民偶像,说明偶像模仿心理全球通用。
花花公子女郎无疑满足了人们的偶像模仿心理,不仅被选中的女孩有机会像明星那样,那些看男性读者,也突然发现身边的女孩也可以像明星那么美丽。但是,也正因为花花公子教唆普通女孩露肉太多,模糊了她们与杂志推崇的汽车、时装、食品、饮料等奢侈品之间的差别,把女人商品化的做法引起了女权主义者和妇女运动成员的愤怒。
某种意义上说,海夫纳有对也有错。《花花公子》的确在记录褒扬新的性自由,反对虚伪压抑的习俗观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就如同解放了他的闷骚一样。然而,《花花公子》也促成了一批色情杂志模仿者,如《阁楼》、《暗娼》等,进一步混淆色情与淫秽界限的妇女形象。1970年代早期,女权主义者苏珊•布朗米勒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提到性别平等的定义,她说:“当休•海夫纳扮成棉尾兔(有期封面是兔女郎)来到这里时,我们才拥有平等。”
来自女权主义者和妇女运动成员的批评,再加上时代变迁,决策失误,最终导致这本杂志元气大伤。1970年,发行量跌至250万份,正如海夫纳后来所承认的:“我们经历了一个失去自我,开始模仿自己的模仿者的时代。”挑逗性、对于女同性恋和自慰行为的暗示,致使广告商撤回广告。
现在,《花花公子》由海夫纳的女儿掌管,她声称,《花花公子》“将探讨性交的方式而非性感”。但难以预料,《花花公子》能否重复过去的辉煌。但不管怎样,海夫纳“闷骚”的释放,创造了一个奇迹;1953年创刊的《花花公子》标志着一个重大改变。这个社会就是创造奇迹的人改变的。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
前一篇:超女快女当以“被拒收”而反思
后一篇:保护环境,一定要好民主这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