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更多关注放在地震中的人身上

(2009-04-21 11:02:45)
标签:

杂谈

王攀

 

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于20日凌晨2:00左右在位于绵阳现代花园的家中去世,现年33岁。据公安部门初步勘验系自缢身亡。其生前的博客中多次提到儿子的遇难与悲痛心情。(4月21日《河南商报》)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来临,就在人们关注灾后重建、铭记死难生命、回顾抗震事迹的时候,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的自杀,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仍需要把更多目光和关注放在历经地震灾难、痛失亲人的灾区干部群众身上。北川干部自杀,冯翔不是第一个。2008年11月,四川副省长魏宏在回应几起灾区干部自杀问题时称,大多数干部心态健康。

 

我相信灾区干部群众大多数是心态健康的,但在大多数之外,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心理创伤还没有恢复的少数干部群众——对他们个人和家庭来说,他们的生命意味着全部。

 

包括冯翔在内的灾区干部群众自杀事件,都会有其他原因,比如工作太累等。但在众多的原因之中,地震创伤无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冯翔的qq心情和日志遗书里,多次提到“一切都不永恒,但死亡例外……”、“我对生死,早就置之度外……”、“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才是永恒……”,等等。冯翔对死亡的认识,显然来自地震的创伤。

 

一个人不怕死,才是最令人担心和害怕的。因为任何不如意或小挫折,就会使得他选择结束生命。所以,冯翔自杀可以有一百个原因,但地震的创伤无疑是最大的原因。

 

记得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人们感受最大的是对生死、对生活、对意义的态度之变。这些还只是外围人们的感受,对于经历灾难、痛失亲人的灾区干部群众来讲,他们对生死、对生活、对意义的感受,深刻程度可想而知。这些亲历死亡的刻骨感受、对生命的认识之变潜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犹如引线,零星之火,即可引燃。

 

灾区经济损失,可以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及国家丰裕的公共财力等迅速重建;但灾区群众的心理创伤,却无法很快得到根治。创伤潜伏在灾区群众的心灵深处,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在我们持续关注灾区重建、铭记死难生命、回顾抗震英雄之际,我们要持续重视灾区的“心理重建”工作。冯翔的自杀身亡,真实地告诉我们,虽然地震过去了一年,但带给灾区干部群众的心理创伤的严重后果并没有消除;相比灾区干部群众“家园重建”,持续搞好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建”,同样非常重要。

 

http://news.163.com/09/0421/02/57D25UFB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