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无故烦闷之时,我总愿意走出家门,下意识去看看她——那个街角的女人。
那是个只有不到四平的小屋子,宽不过一米多些,深两米的样子,却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小屋最里是一个齐腰的熨衣台,一侧整齐地码放着衣物,另一侧是一个简易的蒸汽熨斗。垂直着台子安放着一台缝纫机,那个清秀无比的女人就坐在那里。
小屋就位于市场对面低矮的门面房的一角,女人给它起名:小小缝纫屋。它真的很小,以至于除了女人外,再进去三个人就几乎人满为患了。夏天,热量从简易的石棉瓦顶上轻易就释放下来,女人就会在墙上安置一个能摇头的风扇,加上女人轻便凉爽的衣着,让人似乎觉不出有多么热;到了冬天,女人就会关上推拉玻璃门,也是简易塑钢制的,玻璃却干净通透,小屋里还有一个白铁皮的煤炉,外面寒风凛冽的时候,小屋里却始终是暖意融融的。
女人是我们厂门卫师傅的妻子。据说,这个门卫师傅曾经因为“作风问题”进去过,出来后年纪也不小了,人却是精瘦灵干的一个人,后来就和女人成了家,女人屈嫁的原因只是因为——她自小的小儿麻痹。
现在的人已经很少有做衣服穿的了,但是一些缝缝拆拆、裁裤边、换拉链的活却几乎过日子的都会遇到,加上女人精巧的做工以及合理的收费,这里经常有顾客光顾。女人也从不嫌弃这微薄的利润,于是小屋里经常会顾客盈门,于是女人在门口安置了一把舒适的木椅,对面又放了几个简陋的小凳子,供顾客等待时就坐。
几天前,儿子校服的拉链坏了,我拿到了女人那里,她一边手脚麻利地拆掉旧拉链,一边和颜悦色地说:天冷了,拉链坏了,孩子多冷呀。我就说可不是。她让我稍等,我就说自己顺便去旁边的菜市场买点菜过来,她说那正好,等我回来时,女人已经把衣服叠好了。小屋里又有几个手里提着菜的她的熟人,女人同他们一边微笑着一边轻言细语地拉着家常,口齿清楚利落。不看她的腿部,女人绝对是一个美人,白净清秀,衣着合体大方。门卫师傅也经常被她打扮得像一个机关干部,笔挺的裤子,干净的白皮鞋,走出去压根儿看不出他是个小工厂里的看门师傅。据说,她们的女儿也已经快二十了,也出落得俊俏,打扮也很时尚,这普普通通的一家人,过着虽不富裕却让人平添羡慕的日子。
那个街角的女人,她在某些人看来也许是处于社会底层之人,可她却过得充实自足,她认真地生活着,认真地对待同她打交道的任何人,她的字典里,漠然二字也许根本不存在,她永远都有做不完的活计,永远都有你来我往流水般的热络的人际,女人热切地专注于此,根本无暇去烦恼自怜,久而久之,女人就好像感觉自己有了自信,变得更加的从容起来。
女人没有高深的文化,她无从说出什么自强自立之语,她只是觉得自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甚至这个家,她辛勤地做着这一切。
看着女人,我的那些烦闷真的就会一扫而光,我只会被她对生活蓬勃的热情所感染,感觉整日价顾影自怜真的就是一种可笑的举止,我仿佛听见女人在对我说:我觉得能活着就好幸福!
那个街角的女人,忽然成了我的一个坐标,这一切,她却并没有丝毫的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