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再也没有”导写
昨天,我的学生传来成都市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再也没有”,我的网上学生昨天晚上和今天晚上做了写作尝试。
现在把我的想法贴在这里,与博友们分享。只是一己之见,希望大家多多品头论足哟,另外,我也是抛砖引玉,我掌握的这个命题不完整,希望看到命题真容的朋友给予补充。
成都市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鲁迅怀念故乡里豆和戏,此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豆,再也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戏。琦君怀念故乡的春酒……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其实写好任何作文都一样,看准命题,找到最佳选材,采取得当的结构。这样,写好这篇作文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以此来看:
一、看准命题
1、命题的题面是“再也没有”。我们就要问,再也没有什么(这是写作的素材)?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这个东东一定是原先有的,后来就没有了,从有到无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原先有后来没有了的东东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形很多,那我们写什么呢?在前面的引导语中看到了蛛丝马迹:这种东东是像鲁迅回忆童年那样的感觉,是以前经历的,现在没有了,而心里很舍不得的,很珍贵的那些东西。这就给“再也没有”做了限定——是一种不可再造的回忆,是美好的回忆。看到了这一层,就会觉得和珍藏、回忆、纪念等等命题差不多了。
二、我写什么
这个问题不难,或说会了不难,难了不会。一思考,可以写的很多,比如天蓝水清的环境没了,我的天真的童年没了,我的小学的好老师没了……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写。
可是,有一个问题,我是不是走到了千军万马都过的那个独木桥上,要是这样,我就被人家给挤掉河里了。大事不妙,我得另辟蹊径,找一提哦啊自己的道道往前走,不能人云亦云。
想到这儿,好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觉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有好多可写的:
比如,我昨天和爸爸妈妈去医院看病重的爷爷,很是心酸,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骑在爷爷脖子上……而现在,那时的光景再也没有了。
比如,我自幼在小镇(山村、乡下)长大,那里是我的童年摇篮,一草一木总关情。但是我现在来到成都上学,高楼大厦,很想幼时家乡,可是回不去了。
比如,那天的夕阳,那天的晚霞,再也没有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逝者如斯夫!
比如,清明节上坟,对故去的亲人充满思念,可是其人既然过去,再也不会回来,正所谓“乡愁是一方皑皑的坟墓,你在里头,我在外头”。
比如,四世同堂,一大家子过年其乐融融。而今我们家一家三口。冷冷清清,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 ……
还有好多,此不一一枚举。我的意思是,你审题立意的时候,要想一想,我写的这个素材是不是好多人会写?正像今年的一个高考命题的意思:把一把沙子仍在沙滩上和把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你能找到哪个?自己要往沙滩上扔珍珠,而不要扔沙子。
三、采取得当的结构
得当的是就一条线索的散写,而不是记一件事,更不能采取横式结构写三个方面的事情。
还要注意,在内容上,要以昔日带今日,多写往昔的情境,少些现在失去的林林总总。如果你把失去一笔带过,笔墨都投放在失去以后的感觉,就写偏了。
总而言子,有和无是一个哲学的基本命题,黑格尔的《小逻辑》就是从有无的辩证开始的。这个题目内涵着有无的辩证分析。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