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 标点符号用法

(2011-04-10 08:15:25)
标签:

作文

标点符号用法

分类: 作文专题

    作文标点符号用法

    (四)冒号和引号

        作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既很简单也很复杂。

        总体说,冒号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注意、提起下文,引号主要用于引用的内容。在作文中,冒号和引号的运用要注意以下的情形:

    1、冒号与引号联袂,缺一不可。这种二者同时出现的情况是援引,原封不动地引用人物的话语或者书上的话语。用了冒号和引号,表明这些话语不是作者说的,是原本说话人的原话。

引用的基本格式是:提示语+ :+“话语内容。”提示语就是说话人的称谓。引号里可以是句号、感叹号或问号,一般不能是逗号。

孩子说:“妈,我得奖了!”
   “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妈妈说。

提示语在在引号前前,就要在提示语后引号前用冒号;提示语在后引号后,接着后引号写。
    如果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是逗号,如下所示:

“妈,我得奖了!”孩子说。
   “好孩子,你真棒。”妈妈说,“快拿给我看看!”

如果不是援引,还要把这些话说出来,就是转述了,就不用冒号和引号。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就变成了:

孩子高兴地对妈妈说她得了奖,妈妈夸她是好样的,要快看看奖品。

援引和转述,援引更生动形象,更准确,更强调原生态;转述只是通过作者的口大致地把话语内容表达出来。

2、引号单独使用(不与冒号联用)。一些情况下,只用引号,与冒号无关。

一是套用,把引用的内容套进作者自己的句子中,被引内容要用引号而不用冒号。

陶渊明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迷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秋叶是漫无边际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满目的秋叶,五彩缤纷,给了我们铺陈在天地间的巨幅油画,也给了我们万千感叹。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套用就是把别人的话语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所以带引号,是因为那是别人的话;所以不带冒号,那是因为没必要也不可能带上引号。注意,作为套用,后引号前面相连的不是标点而是文字。

    并不是用了别人的话都得带引号,看下面句子:

    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是对一些词语的圈定。有时,在句子中,要对某个词语进行解释,这是,要用引号把该词语圈定:

    “秋”为禾之火色,是庄稼、植物金红的时候;“愁”为秋天的心,凄楚而多情。

    第一个引号是说秋天这个词,第二个引号是说发愁这种心理状态。

    三是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强调的是“之”字这样的形状。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意思是说,这个聪明人不聪明或者白聪明。

    她的“妈妈”来了。

    这个妈妈不是她的真妈妈。

    四是其他一些情形:

    我最愿意看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栏目。

    在晚会上,我的好朋友表演了“猴子洗澡”。

    3、冒号的单独使用。冒号的作用在于提起下文,一些情形下,可以单独使用。

    一是用在呼吁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校长在主席台上宣布:运动会开幕!

    二是用在心理活动表达,表示心里所想:

    他在心里嘀咕:我去不去见他?

    三是用在总说的后面,提起分说的内容:

    我们学校有四座大楼: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和文体楼。   
    4、不当用法举例。以下的冒号和引号的用法是不妥的:

    参加这次家长会的人员包括:班任老师、全班同学和同学们的家长。

    这里的冒号是多余的,直接说下来就可以了,“参加这次家长会的人员包括班任老师、全班同学和同学们的家长。”

    老师对我说:“明天你早点来班级,帮我批作业”。

    这是不对的,援引和套用不一样,作为援引,引号外面不能再有别的符号,这个句号应该在引号之内。

    “你为什么回家这么晚?”妈妈训斥我:“是不是又去游戏厅了?”

    作为直接引语,提示语在两个引语中间,提示预后引号之前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

 

成都作文讲习所2011年暑期开课,设有初中班和小学高年级班。联系方式:博客纸条,qq1660429825,电话15882089121。了解详情点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