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明文教学好处多

(2009-04-03 05:41:59)
标签:

说明文教学

分类: 应用文●说明文

说明文教学好处多

我们专业作文讲习所的小学班已经进入了说明文教学阶段。我的感觉是说明文教学好处多。

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要进行简单的说明文教学,初中才真正地把说明文教学平列为四个作文文体之一,可见初中应该好好地进行说明文教学。可是,事实正相反,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说明文越来越少,近一两年更是没了踪影,几乎是记叙文一统天下(不知中国的中考作文怎么了?真是个怪现象)。中考就是指挥棒,说不是也是,于是初中作文教学几乎成了单一的记叙文,说明文教学被挤占了应有的空间。

小学升学是自由的,因而作文教学也比较自由。于是我把在中学没法做的说明文教学拿到了小学来,效果很好。

首先我们要破除小学生知识少、能力低,不适合说明文教学的观念。今非昔比,当今的小学生不是过去的小学生,他们接触的知识已经不只来源于课本,课本只占他们知识来源的很小一部分,电视、纸质出版物、电影、VCD、电脑、手机、短信、MP3、游戏等等,每天都把大量的信息传递到他们的大脑中。也许我们小时候大学生都不知道的,今天已经成了小孩子的常识。别小看小学生,他们的知识储量很大,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很高,他们的求知欲比大人和中学生强烈得多。并且他们是初生牛犊,根本就不怕虎,你说写啥就写啥,不会像中学生那样“我不会”“没什么可写”“不知道”。可见,说明文教学在小学进行正逢时。

对小学生开展说明文教学,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好处。

首先,说明文教学有利于绕开记叙文特别是情感性作文的困难,使作文写作“柳暗花明又一村”。按照中国现今的习惯,小学主要学习记叙文,其中包括要学会写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亲人的亲情。也许学校、教师、以及决策者以为这样的作文简单,适合于小学生。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小学生那里,写这类作文简直比登天还难,虽然妈妈天天关心她,可是他还是没法写。我们看看,有多少小学生真的把妈妈这篇文章写好了呢?学生写不好,老师就抱怨学生,家长就抱怨孩子。我想,我们为什么不抱怨我们自己呢?家长、老师这些大人没有过错吗?是小学生无能还是我们无能?如果让我们大人写妈妈我们能写好吗?对小学生来说,我爱妈妈、我爱我家这类作文没有知识含量,因此没有吸引力。说明文教学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人为什么会做梦?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怎样使用电脑?地球上为什么会下雨?四大天王怎么玩?怎样提高记忆能力?这些都是知识,即使他们不是那么明白,也是跃跃欲试的,即使说错了他们也敢写,也愿意写,这是他们欢迎说明文教学的基本原因。

其次,说明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也许有人以为只有想象作文能活跃课堂,这是片面的,说明文教学也能活跃课堂。至于是不是活跃,关键在老师,如果老师对这篇文章涉及到的知识通熟,讲得又风趣,把课讲到学生的骨子里,这就是很好说明文教学了,学生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比如,我在最近讲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一课的时候,课堂上,学生们像听故事一样,时常哄堂大笑,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古猿要从树上下来?为什么他们开始总在树上?为什么其他哺乳动物怕火而古猿不怕火?为什么现在的猴子、大猩猩变不成人?为什么我不会钻木取火?等等等等。由于学生兴趣浓,求知欲强,在热烈的讨论中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写出了较好的作文,这堂说明文教学取得了成功。

最后,说明文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以学知识为天职,说明文教学是向学生教授各种常识的理想渠道。说明文教学,一堂课总得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没有知识的课堂是乏味的;学生都知道的东西,老师还蒙在鼓里,这样的课是上不好的。说明文教学是传播知识的良好载体,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般地说,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问题上,学生不是一点儿都不知道,也不是全知道,是即明白又糊涂,教师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说明文教学,采取讲解和讨论等等手段,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起来,系统起来。但是,应该注意,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说明文才是说明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能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一堂说明文教学课上完了学生还没写出作文来。

说明文教学的确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途径,忽视说明文教学的想法和做法是有害无利的。

 

 一篇人类来源说明文

说明文教学好处多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说明文?

说明文月球

关于电脑的说明文

博客流量提高的根本途径

作文说明文 源远流长元宵节

 

网站转载本博客文章须要链接
本文来自 太阳部落作文博客 并保留文章中的链接,
大量转载须事先给我留言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