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评论]仇恨的生成

(2010-09-18 12:54:03)
标签:

娱乐

印度

电影评论

未知死亡

意象

杂谈

分类: 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仇恨的生成

——说说印度电影《未知死亡》

孔方兄

 

[电影评论]仇恨的生成 海报,可以看到A的纹身

    很久没写影评了,怕有点手生呢。

    其实这个题目也是换了的,我起先想说的是“煽情是怎么生成的”,不过看了电影讲文本的生成,我还有些不愿意。毕竟我习惯从意象上看,所以,这次就融合一下,既谈意象,又谈生成,所以,我给重新起了个标题:仇恨的生成。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电影的故事有些陈旧,现代灰姑娘的翻版——当然给女主角附加了一些新的气质,翻版作品如不做这样的修订,肯定是不行的。印度最大的富商A(记不住名字,就按叙述顺序以英文字母替代),立志把从父亲手下继承的产业做成印度最大(手机、通讯)企业。不过,他却碰上了小广告模特B。在没透露身份的情况下,两人相爱了。B在一次拍摄途中,无意解救了25个被贩卖的少女,没想到却惹了祸,她冒犯了C(黑社会性质的企业主)。C杀了B,也用铁器击伤了A的头部,造成A只有15分钟的记忆,不过却永远记着C杀死B的那一幕。为了复仇,A把仇人的名字纹在身上,每天早晨洗涑时通过镜子去回忆,通过很多标签提示自己的生活。医学院女学生D也无意发现了他的案例,介入到A与C的纠纷中。最后,在D的帮助下,A完成了夙愿,杀死了仇人C。

    呵呵,我发现这个故事挺复杂,上面这样一点讲述,完全不能替代,因此希望看官去看视频。

    导演和编剧设置了很多细节,把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许多手段讲述出来,而且始终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煽动了观众的心情。

    爱,是永远吸引人的话题。相爱的人不能走在一起,是一件伤感的事件。

    电影中的A,有两个完全相反的人格,一个是正常状态下的,温文尔雅;一个是暴怒状态下的,力大无穷。他的眼睛里充满仇恨,活象一匹复仇的狼。每天早晨,A站在镜子前——他屋子里有许多镜子,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很清楚地看到纹身,另一方面当然暗示着他的分裂状态。D走进他的房子的时候,也是发现了许多镜子,这就是D对A的印象。此外,A在房间里画了地图,标注着仇人的地点,把杀死他们的计划标在上面,也纹在身上。他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处理他们。一个只有15分钟记忆的人,甚至会忘记仇人的脸,他怎样从一个平静状态变成复仇之狼的,导演处理得比较得体。当A站在浴室的镜子前,他慢慢寻找自己最大的愿望,逐渐变得暴怒,发出裂肺的喊叫。A的每天就这样开始。煽情就是这样生产的。A与B的爱情越炽热,观众的仇恨的火花就被点燃了,观众对A的同情就这样一起一伏,涨落着。

    当A复仇的时候,导演设计的是一些逼仄的场景;当A和B热恋的时候,导演设计的是一些空阔的纯净的背景。这都是电影煽情因素的表现成分。同时,这些都是意象,透露出A的心理状态。他就是这样一个困兽,在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寻找自己的仇人。A到医学院找D时,被D当成杀人犯关在电梯里,那电梯就是一个笼子的意象(从外形上看,也是一个笼子)。

    好在几经周折,A终于杀死了仇人C。回到了他正常的生活,他还是只有15分钟的记忆,不过,他平静了。为了表示这一点,导演也设计了A的形象,平静时,A是温和的眼神,头上满是乌发;愤怒时,A是光头,眼神如狼,头上的伤痕明显——这也是A用以提醒自己的考虑。

    一部3小时的电影,怎样让观众不觉得乏味,我想,导演肯定想到了这一点。他把观众的呼吸抓住了

[电影评论]仇恨的生成

A的浴室和镜子

[电影评论]仇恨的生成
A向B表露真情,以一个无业的青年的身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