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有
所悟
——《狼》的意象分析
蒲松龄老先生写了一篇很短的小说《狼》,讲一个屠夫夜半归来,遇到两狼的故事。大家一般评价是按照他老先生的思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好像是一个滑稽故事。有些批评家就说这篇小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机智等等。哈哈,这样的批评真是滑稽透了。古代劳动人民跟今天的劳动人民在智力生活上是没有什么差距的,不过他们没有手机、汽车、电视和互联网而已。但是心理上,在个性态度上,一两百年的差距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其实不过是一秒钟——可以看成是一秒钟的差距。所以,那些解读《狼》的文章和批评都是胡扯。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证明我老人家的正确,而是讲了一个道理:文学作品,其实不过是意象的表像,反映的是意象的东西——心理的东西。
我们先看看这篇短文章吧——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下面是翻译——
有一个屠户走在回家路上,担子里的肉全都卖完了,只有一些剩骨头,忽然发现有两只狼,紧紧跟在后面。屠户心生惧意,于是就扔了一快骨头,以为这样狼就不会再跟着自己了。可一只狼咬着骨头停了下来自顾吃着,而另一只狼仍然跟着。这时候已经没有骨头了,而两只狼又象刚才那样并驾齐驱的跟了过来,屠户现在非常害怕,惟恐受到狼的前后夹击。这时候他看到不远有一个麦场,其中有一个场主用柴火堆成的垛子。屠户跑了过去,躲在柴垛的后面,放下担子拿起切肉刀。两只狼见了不敢靠近,只能直视着屠户。不一会,一只狼走了,另外一只象狗似的蹲坐起来。屠户看了那只狼好一会,发现它双目微闭,很惬意的样子。屠户突然发难。跳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肉刀朝狼头砍去,接二连三砍了那只狼几刀将它击毙。当他刚要离开的时候,发现柴垛的后面,刚才不见了的那只狼正在打洞,准备从后面攻击自己。而且挖了已经有半个身子长了,只能看见它的屁股和大腿。于是屠户从后面将它的大腿砍断,接着也将这只狼也杀了。这才知道原来刚才那只狼是假装睡觉以迷惑自己。
故事的主体是屠夫和狼。屠夫为什么会遇到狼?假如我们说这是真的故事——也可以这样看,但从意象分析的角度,不是这样的。这个屠夫是有某种情结的,这情结最后变成了狼——凶恶残忍的意象——来威胁他。我们可以看到屠夫被吓坏了,总是苟且迁就,最后被两狼威逼太甚,起了杀心。而狼也未免太过大意,合作过程中出了问题,以为屠夫已经是嘴中肉了。它们的机会被屠夫阻止。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屠夫的情结是什么?为什么这情结会变幻出狼这样的意象?狼意象和什么情结有关联?还有,到底什么样的人最怕狼?解决了这些问题,《狼》这篇小说我们才会彻底了解。
什么人最怕狼?答案是孩子。从古到今,大人总是以“狼”意象来吓唬孩子。“狼来了”的故事,“大灰狼”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等等。狼总是暗出察视,随时对付孩子。狼总是恶狠狠地,毫不留情,不容分说。这样的意象本身就是恐惧。恐惧感跟狼有千丝万屡的联系。人类最大的恐惧感是什么?荣格和佛罗依德说了,是俄狄普斯情结。——也就是乱伦恐惧。
屠夫有严重的俄狄普斯情结,一直没有摆脱,所以看到了狼,要夺他性命。乱伦恐惧会使人恐惧到丧命,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屠夫起初虽然被吓坏了,可是他却找到了麦场。麦垛是一个巨大的依靠,屠夫战胜了恐惧,从心理上讲是成长了。
所以,《狼》讲的就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故事。当然,杀死狼也未必是好办法,虽然暂时看来是战胜,但狼却还会来的。假如没有麦垛的依靠,怎么办?假如来的不是两狼,怎么办?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寻找到制服恶狼的办法,这样才会彻底摆脱狼的恐惧。——那就是,化解乱伦恐惧,化解情结。
我老人家自己却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请看我写的小说《狼》——
狼
◇孔 方
A到达山村的时候暮色刚合,山村的木栅栏已经关上了。那些巨大的圆木的栅栏和圆木上古怪花纹的木质的皮,形成了一种坚固、固守和狰狞的印象。A站在木栅栏前,稍微收拾了一下自己,整理了头巾,拉抻了腰带下的衣襟,把长枪的缨子弄得一丝不乱。等他环顾四周,伸出双臂,为自己感到无比满意的时候,他准备喊开这山村的栅栏。
你是谁?
A听到一个声音在问,这声音洪亮而清晰,仿佛就在耳边。可四周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那巨大而沉默的木栅栏。
我是……A不知道接下来他该怎么说,这时候他的脑海里有几个可供选择的词语:过客、归客、侠客、朋友、土匪、力士、武士、文人、作家……而这些词就如同一只装备精良的武器的组件,却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这些词语本身是不愿意证明A的身份的,它们会觉得A其实什么也不是。
A咳嗽了几声,把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窘迫掩饰了一下,他含糊地却又大声的回答道:
我来了!
就在这时,欢呼声立刻传来,从圆木栅栏的顶上伸出无数颗脑袋仿佛突然生长出来的菌类。栅栏被吊起一块,露出了一道狭窄的缝隙。A觉得那就是给自己的通道,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眼前的景象让A大吃一惊。他们——对,山村里的居民们,他们显得那样疲惫和茫然,他们的眼神里没有安宁,他们的衣衫破烂不堪,他们的脚上裹着破布,妇女们只是把脸遮住,而身体其他部位显然遮蔽得不是很严实。A
站在他们面前,觉得自己穿戴得过于严整,似乎是不合适的一种表现。他有些为难了。
我们一直等着你呢!一个老者站出来说。他也不比他身边的人穿得更好,但他的眼神稍微显得与众不同。你是第一个人。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看到A迷茫不解的神情,老人说出了原委,他使用了最经济的语言,也许比写在这里的文字更精简,总之,A明白了如下事项:山村里从来可没有人来过;山村被狼困扰;山村等待一个人;这个人就是A。
推理的时间被狼嚎打断,A听到狼凄厉的叫声时,周围已经一个人也没有了,只有荒凉破败的气息融合着暮色笼罩在他头顶。这一切简直就是一个梦境。A想不出来他是在那里睡着的,或者A想不起来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或者A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要来。总之,他已经进入了山村,而且真实地看到了山村里的居民,如果不是被狼嚎打断的话——是的,A想起了老人的叙述,狼,这是一切故事的主题。
这时候,A 看到了狼。
狼站在栅栏外一个突起的岩石上,它伸出脖子嚎叫,A立刻想起这一副场景是他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一副场景或画面之一。熟悉得如同刚刚看到。可是狼对栅栏里的A没有理睬,它继续它的嚎叫。它的嚎叫声短促而响亮,正如一把飞刀,使A心烦意乱。而更多的回应声恰当地响了。A判断,周围应该有上百只狼。
也许是已经不需要再呼唤伙伴了,站在突起岩石上的狼这才盯着A看了一眼,立刻就把头扭到一边。A被狼的眼神吓了一跳,那不是狼的眼神,那是死神的眼神,是恶魔的眼神,是恐惧的化身。A
本能地握紧长枪,往后退去。
狼跳进了栅栏。它们的轻松姿态仿佛在证明这就是它的家,就是它的客厅,就是它的厨房。
A退到一块岩石前面,它面前已经围着几十匹眼里闪着绿莹莹光点的狼。月色暗淡,但A毕竟还是大致看得清狼的形状。
来吧!A
大叫一声,双手握住长枪,做出招架的姿势,他长枪上的红缨子如同一苗即将熄灭的火。
狼们跳了起来,它们从扇面的弧线跳进圆心,那里有摆着架势的A。
当狼们丰富的牙齿咬进A的背、肩、臀、胸、胳膊、大腿,以及A身上的其他部位,A全身沉浸着一种奇妙的快感。最后一刻,A仿佛看到无数只眼睛盯着他,可是A觉得自己仍然找不到方向,狂乱之中,A想说一句什么。但是狼不给他机会,它们已经把他撕扯成碎块。A记得自己没有说出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段为新添加,主要是想说:A死了。故事结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