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欲”?
孔方兄
转自吴思作品
人常说七情六欲。七情是什么?《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指人之本能。其中的“欲”应该包括六欲的内容。当然也是人之本能了。
下面文字出于吴思作品。
给《吕氏春秋》作注的东汉高诱,把六欲解释为“生、死、耳、目、口、鼻”,竟然不提“贵生”篇作者提到的“服”和“辱”,还把生与死并列为人类的欲望,在训诂和逻辑方面未免欠妥当。
孔子关于人类欲望的著名说法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再综合《吕氏春秋》“贵生”篇和“适音”篇提到的欲望种类,六欲可以包括:一、饮食之欲,对食物的需求,维持生存之必须,要求更高一些则是“口之欲滋味”。二、男女之欲,即性欲,繁衍后代的要求。三、长寿欲。“适音”篇所谓“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四、安逸欲。“适音”篇所谓“欲逸而恶劳”。五、眼、耳、鼻等感官愉悦的欲望。六、尊荣欲,“适音”篇所谓“欲荣而恶辱”,进一步还可以扩展为精神领域的追求。马斯洛所谓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属此类。按照马斯洛的说法,这类需求的重要性将随着生理和物质需求的满足而逐步提高。
孔方按,其实六欲就是:
第一,吃好的喝好的。也就是吃香的喝辣的。
第二,舒服的性生活,也就是能满足正常性需求。
第三,长寿。
第四,安逸,不劳苦。
第五,感官感到舒服,看好的,穿好的,闻香的……
第六,被尊重。
佛家有著名的“六根”说,即“眼、耳、鼻、舌、身、意”,“身”应该可以再分为性欲、安逸欲、长寿欲和对适宜温度的欲求。佛家的分类与上述中国各家颇为一致。
六欲的分类太粗,分上十类八类应该更确切。不过,如何分类,分作几类,大可不必拘泥。各种欲望,都指向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也分别满足着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同需要。只要给出一个无逻辑矛盾的分类体系,全生-亏生模型就不难建立。在此模型之中,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全生值的最大化。这是贯穿自由境界、温饱小康境界和求生境界,贯穿包含正负数的整个数轴的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