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满分作文的对比思维写法

(2007-04-24 12:41:47)
标签:

高考作文

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研究

满分研究

分类: 作文阅读及其他
 高考满分作文的对比思维写法
         孔 
 

    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古老”的文章——《捕蛇者说》,看看据今1400年前的柳宗元是怎样用对比的思维方法写出这篇著名篇章的。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妙点揣摩]

说起这篇文章,我想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究竟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它有何过人之处?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得仔细研究文章的写法。因为任何一篇文章能够流传上千年,一定是它在艺术上有独到的特色和创造性。仔细读读……再读读……难道你还没有领会到吗?答案是对比!

可以这样说,《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是一座对比思维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艺术圣殿!你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对比有多少——

1. “蛇之毒”——疗效的显著

2. 捕蛇凶险——争奔走焉

3. 蒋氏家族的悲剧——专其利三世矣

4. 言说家史貌若甚戚——听说复赋汪然出涕

5. 乡邻之生日蹙——吾熙熙而乐

6. 乡邻非死则徙耳——吾以捕蛇独存

7. 毒蛇可怕——苛政更可怕

可以说,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这些对比展开的。其中每一项对比都达到了惊心动魄的感觉。蒋氏一家为生存而被迫捕蛇的悲惨境况,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深入到了我们的灵魂深处。从而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苛政猛于虎!

好,我们这样说同学们也许会认为有点牵强。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下尝试,如果去掉了这些对比,会怎样呢?去掉了对比,文章就只剩下三句话了:

永州的农民因为政府的徭役和赋税而家破人亡。有一个姓蒋的农民为了逃避这些徭役和赋税,祖孙三代操着捕蛇的行当。我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考察民情的政府官吏知道这一现状。

你看,这么干瘪的叙述,显然无法达到打动我们的目的,当然不可能流传至今了。

通过上面文章的分析,我们已经初步领略到了对比思维的艺术价值,它至少可以给我们下面一些启发:

1. 当我们想要达到打动人、感染人的目的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也许是最容易实现的。有时候,一个对比比许多道理更有说服力。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串千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白)。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由此可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属难得之佳句。这句话中,杜甫就应用了对比:富贵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这样鲜明的对比所产生的感情冲击,是无人能抵挡的。这就无怪乎它广为流传,连村夫俗子也耳熟能详了。

2. 对比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当我们运用对比的时候,我们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是明确的,虽然不需要说出来。柳宗元对蒋姓捕蛇人的同情、对朝廷苛政的愤慨,就潜藏在这些躲避之中。对比思维最大的优点也就在这里,当我们运用了对比时,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知道我们的意图。从而,对比能使我们的文笔更简洁精炼。

 

举例分析

 

话题:方与圆、僵化与开放、创新与保守

八、十八、二十八

一考生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来。“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透过泪眼,看着那张被撕掉的画:小草是黄的,太阳也是黄的。为什么非要把小草画成绿的,把太阳画成红的?我戴爸爸那个太阳镜,看到的小草和太阳就是黄的。我不解。

“还有你的作文。”老师的喊声把我拉回现实,“让你写爸爸、妈妈,你怎么写的?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本来就是嘛,妈妈陪我读书,爸爸背我上学,不是书童、车夫,是什么?”我不服,和老师顶嘴。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像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

    “太过分了。”我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怎么了?”爸爸关切地问,“今天考试,居然有人作弊,老师也没看到。”“他有没有抄你的?你有没有受影响?”说到作弊,父母如临大敌,紧张地问。”那全没有。“只是这样对努力学习的同学太不公平了,我要去举报。”“别傻了,没影响到你就行了。举报,万一人家报复怎么办?再说了,那么多作弊的,你举报得过来吗?”听听父母的话,有道理,于是打消了举报的念头。

     回到房间,我想起刚刚被老师读过的作文。写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与我遇到的相差甚远。文中用了很华丽的辞藻,而我拥有的友情都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又很温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违心。”我苦笑着对自己说。

    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

    “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女伴向我展示她新买的衣服。“很不错,和你很配,你穿上这年轻了十岁。”我赞不绝口。其实那件衣服很难看,但我在“赞美”的时候,竟没有任何感觉。全然没有第一次说违心话时的慌张。

    老板刚刚批评了我,说我工作的方法不对,并告诉我另一种工作方法,于是我很听话地按老板介绍的方法去工作,尽管方法更不对。但管他那么多,这是老板交代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再说了,和老板顶嘴没好下场。多年的经历,已经让我有经验了。

    那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个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打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许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思维分析]

    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和深化主题,是谋篇布局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写作中,无论是何种文体,对比的手法都毫无例外地能够运用。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运用对比手法必需得有明确的表达目的。

    虽然运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写作时不必把自己的表达目的说出来,但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确我们要表达什么。这篇文章所反映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创新的扼杀是多么的残酷,对个性的束缚是多么的令人吃惊。是该反思一下的时候了,这些都潜藏在他所罗列的一系列对比之中。巧妙的事,作者的对比依照时间的顺序恰好成为一个“园”,一个轮回。爸爸与女儿的经历竟然沿着同一个轨道融合了,这更有力地揭示了悲剧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