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如何被压制的
          
◆孔方
批判对象:观念陈旧、思维僵化、压制创新
批判力指数:☆☆☆☆☆
批判人:孔方
 
 
   
中国作文教学和评价里有重要的一条就是压制创新。这主要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思维的僵化。但最终这样的思维却压制了创新。也就是
说,中国作文教学里有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许创新!
    
为了进一步证明我的观点,我们来看看两篇小短文——
 
[例文]
寓言两则
 
   
1. 
大森林里的故事
 
   
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猴子。
   
一天,一只叫红红的小猴子在森林边上发现了一双美丽的绣花鞋。他想:多漂亮的绣花鞋啊!我能不能穿上它呢?于是他穿上绣花鞋,在森林走来走去。
   
其他的猴子看见了,都劝说红红不要穿绣花鞋,“你会倒霉的!”他们说。
   
红红不在乎,依然高兴地玩着。
   
这时候,从森林深处传来一声咆哮,紧接着,跳出了一条吊睛白额的大老虎。它张着血盆大口,向猴子们扑过来。
   
猴子们立刻爬上了树。红红试了几次,都从树上滑了下来。
   
眼看大老虎就要抓住红红了,一只老猴说:“红红,快把鞋子脱掉!”
   
红红脱掉了绣花鞋,果然逃出了虎口。
   
望着惊魂未定的红红,老猴语重心长地说:“红红,我们猴子是不穿鞋的,也不能穿鞋,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小猴子红红低下了头。
 
   
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毛虫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批判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作文来说,最关键的创新是表达的创新和思想的创新。《寓言二则》其实是魔鬼的箴言,是对创新者的无情摧残。
   
为什么这样说?你看,如果我们把“大森林”看成是一个社会的话,那么,“大森林”的规则是——对于猴子来说——不能穿鞋!用老猴的话来说,是“我们猴子是不穿鞋的,也不能穿鞋”。
   
在这样的规则统治下,猴子们也能够快乐地生活在大森林中。可是创新的火花总是随时产生,红红就是这样的猴子。他发现了一双鞋子,而且,“美丽的绣花鞋”吸引了他,他穿上了鞋子。由于红红破坏了大森林的规矩,立刻遭到了其他猴子的诋毁。可是言语上对一个创新者不能造成伤害。大森林自有办法保护自己的规则,它派来了大老虎。“如果你不听劝告,那好,那就让你去死!”这是大老虎跑出来吓唬猴子们的目的。小猴子红红受到了死亡的威胁,最后关头,在老猴的劝说下,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改变的追求。当树上的红红被老猴说得低下头时,一个创新的火花熄灭了,一个创新的灵魂被摧残了。从此以后,大森林里再也不会有穿鞋的猴子了。红红再也不会去穿那只与死亡相关的鞋子了。
   
在《我们靠自己》一文中,小蜗牛的问题可以看成是创新的问题,其性质与哥白尼问“为什么不是以太阳为中心”相同,与莱特兄弟问“人为什么不能像鸟那样在天上飞”一样。可是,由于违背了规则,小蜗牛受到了严肃的规劝,最后它哭了,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当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产生了创新的想法之后,制度或规矩的维护者就开始了他的劝说;创新者是不容易被说服的,他举例证明自己的正确;他的例子被一个个击破,并且暗含着警告:追求自由其实是变相的死亡或是不见天日的黑暗;最后创新者彻底绝望,放弃了创新的想法,并将永远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是,在故事中,这样的意思是隐藏起来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真理”——我们靠自己。其实,“靠自己”的谎言并非没有破绽——我们要靠自己,所以我们就得永远“背负这又硬又重的壳”,这是蜗牛妈妈的潜台词,也是魔鬼下的咒语。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就不会再写“大森林里,最美丽的鸟是啄木鸟而不是孔雀”这样的文章了;我们就不会再写“大公鸡以为自己很美,其实它很丑”这样的文章了。
   
其实,在故事中,老猴应该说:“让我们一起创造一双合适的鞋子吧!”蜗牛妈妈应该说:“对啊,那我们就想办法,把壳去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