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孙玉良
作家孙玉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983
  • 关注人气:21,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高院支持“民告官”或成当代包拯?

(2010-05-23 19:06:26)
标签:

孙玉良

文化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最高院支持“民告官”或成当代包拯?

文/孙玉良

    俗话说:民不跟官斗。而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5月22日在广东东莞召开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院摒弃“让行政机关胜诉是支持,让行政机关败诉是添乱”的错误认识,决定从5月22日开始到今年底,在全国各级法院集中开展解决行政案件申诉上访专项治理活动。

    最高院支持“民告官”,是社会的进步,鄙人举双手欢迎。过去对“民告官”,一般采取几种办法,首先是“和稀泥”,和不成,则拦截之,拦截不成,则精神病之,打压的结果,是把愤怒的“民”逼成了关在笼子里的“狂人”。“狂人”发了狂可不得了,有的静坐,有的示威,有的挥拳,有的自杀,有的撞破笼子头破血流,有的官杀不成杀平民,民杀不成杀学生,屠刀举起,玉石俱焚。

    其实民告官,是相信政府,至少是相信上一级政府,采取告的办法,而没有采取暴力的手段,至少说明他们是十分理智的,是依法办事。最高院这次总算认清了形势,实际上社会不和谐,有很大原因是国家有意无意地阻挡“民告官”造成的。如果这个国家,连理智的诉求都不支持的话,那这个国家就离灭亡不远了。

    百姓有了冤屈,总得有个发泄的渠道。小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还知道回家向家长告状,何况我们成年人?行政诉讼是“官”民矛盾的化解机制,俗语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法院就是百姓最相信的最后的说理地方,如果连这个地方都变成了黑色的,就只有如杨佳所说“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个说法”了。

    对于百姓的诉求,有两种办法:疏与堵,而历史证明疏是对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让百姓说话了,岂不引起群众的汪洋大海泛滥成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让百姓说话了,咱们这一条共同乘坐的大船岂不翻掉?那个庄河市的市长,百姓跪着都见不着,在独木舟上当大老爷,这不,被“水”推下去了不是?

    过去有个秦香莲,是“民告官”的最大典型,告的是当朝驸马陈世美。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包拯就做得很好,排除一切干扰把陈世美给铡了。其实当时包拯也很苦闷,一度想给秦香莲纹银三百两私了,并劝诫秦香莲回家教儿子“千万读书莫做官”,说明其心理压力之大。但秦香莲是个犟种,坚决不从,包拯最后无奈之下才下定决心,宁可丢了乌纱帽也要替秦香莲出这口气,正义才得以伸张。

    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担当起了新时代“包拯”的角色,公开宣言“不姑息迁就违法行政行为,不迎合屈服于各种非法干预”,轰轰烈烈地开展“百万案件评查”活动。天啊!中国就是大,案件竟有百万之多,让人吃惊。三国里有个庞统,是个著名的审案专家,半日之内,将耒阳县百余日案件悉数审清,盼着最高院有庞统断案之速度,有包拯断案之公正,则百姓之幸也。

    但愿最高院这次狠话落到实处,别包拯没当成,反成为说大话的笑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