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我在想起谁
枚庸/文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再一次写下这句话,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就用这句话作了题目。
每到这种记忆重叠的时候,都无法不去感叹时光流逝的匆匆,想起一句话,我想去抓住时光流逝的脚步,它却在我的指尖流走。清明有三天的假期,朋友们都有各自的安排,扫墓的扫墓,旅行的旅行,而我,必须窝在房间里继续赶稿子,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得把它做好,尽管摆在我面前的是,困难重重。
朋友旅行,给我提到两个地方,凤凰古城和婺源村庄,让我产生了一点怀念和向往。

凤凰古城,这座位于湘西的边陲古城,曾在某个暑假,在那座城里待过十几天,每一个角落,都勾起我当年的回忆。悠悠的沱江水,威严的古城墙、城楼,静美的吊脚楼,喧嚣中不乏宁静的酒吧,匆匆人群中的回眸一笑,都那么让人沉醉和想念。还有在居住的客栈,与薇娜小美女的短暂相遇,然后在博客、QQ的交谈,记得你给我寄的越洋明信片,记得我答应送你的书。而此番朋友前往,又将我的思绪带回去了,当初,是为了了却一个夙愿,一个和沈从文《边城》的相约。我想,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我还是会再去一趟,在那里静静地住上一段更长的日子。既然是清明,我不能忘了沈老先生的墓,我曾在那块不起眼的石头旁,潸然泪下,记得黄永玉先生题的词,一个士兵,若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很悲壮,很温暖,我不会忘记,我心中的凤凰。
说过很多次,我想起婺源,这座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去看那青瓦白墙,去看那遍地的油菜黄花。可是,总是在很多纷繁的事物里,打断我前往那的计划。身处南昌,距离婺源并不算远,甚至到过了很多比它还要远的地方,却总是一次次阴错阳差,把它错过了。记得去年,原本和朋友都约好了,做好了去的准备,却在最后,我还是因有事成了唯一的失约者。如今赶稿的我,进度很慢,主要是心静不下来,也许,那个地方会让我感到宁静,穿梭在青瓦白墙的村庄里,走在青石板的小道上,躺在油菜的黄花间,我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找到一段恬静的时光。我充满了向往,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去的,不是今年,不是清明,也会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在这样开满油菜的时节,我不会忘记,这个已经深入我脑海,让我向往的地方。
清明时,我在想起谁?是每年清明,我都要问自己的问题。
家中没有清明扫墓的习惯,因为家中的至亲,都仍健在,太祖们,葬在老家,太远,难得回去一趟。
我觉得很庆幸,虽然家里也不太平,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断,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和忧虑,但至少祖父母、外祖父母都算健康,身体没什么大碍,父母工作算是稳定,不用我考虑太多的问题。
忽然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家人平安,是最好的幸福!
那这个时候,我还想起了谁?
我想起了因意外丧生的同学、朋友,想起了那些看不懂自己、世界,选择解脱的诗人、作家们,想起了那些在灾难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想起了那些为了维护和平,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因为不同的事情,离开人世,他们都带着遗憾,不舍地离开。
活着的人,似乎不该再抱怨什么,我们该做的,是继续他们的心愿,自己的梦想,好好地、快乐地活着!
我还想起了正在写的,关于扁鹊的剧本。
为了这个电视剧本的创作,我绞尽了脑汁,感叹自己历史知识的欠缺,感叹自己的才疏学浅。
接下来很长时间,写了很多遍,删了很多遍,曾经也想对孙玉良老师说放弃,可是我放不下扁鹊“医国先医人”的思想,放不下扁鹊“六不治”给我的启示,答应别人的事,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继续努力。
在清明的时节,为一个传奇的医学家而赶稿,也算是对他的一种纪念,一种祭奠。
我思绪很乱,心很不平静,写作仍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第一次感觉写作是如此艰难。
也许,生活的艰难背后,就会是希望之所在,清明来了,愿在天的先灵们,给我点智慧的光芒吧。
清明时,我想起了太多的人,每一个逝去的人,都教会我,不管遇到什么,只要快乐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如此想来,还有什么,会让我们不平静的呢,接下来,便是静心做事的时候了。
枚
庸,本名贺强
生于80年代末,双子座,纯粹的文字理想主义者。祖籍井冈脚下,生长赣南山区。天性忧郁,常常活在一个人的孤独世界里,寂寞地思考,却同时乐于交友、旅行、绘画、摄影、写字,阳光外向,矛盾的个体,特立独行的思维。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作家网江西版版主,发表各类文字作品若干。曾两年获得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于2008年作为江西省“关爱大使”赴汶川地震灾区,由网络评为“2009中国年度诗人”、“2009中国年度80后最具影响力作家”,新华网、中国江西网、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做过专访报道。
出版作品有:
散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远方出版社 2007.07)随笔集《流年》(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