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劝拆迁户:给多少算多少
文/孙玉良
中国青年报3月30日发表汪强的署名文章:《不畏民死,奈何以民死惧之》,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文章的内容,是评论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村民陶兴尧、陶会西父子为阻拦镇政府强拆自家的养猪场自焚事件的。令人惊讶的是,做为团中央主管的主旋律报纸,文章结尾对于强拆表现出一种特别无奈的态度:到法院告状吧,可能不受理;向媒体反映吧,据说,一些官员只买中央媒体的账,如果上了央视“焦点访谈”,问题能立即得到解决。可这么点事要上“焦点访谈”,与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困难。
强拆,把老百姓逼上了绝路。做为没有办法的办法,汪强先生提出“和为贵、忍为高”的儒家策略: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赔多少就是多少”,哪怕价值100万元只赔10万元,你也老老实实地认了。至于更好的办法,只有到了老百姓能决定这些官员升迁的时候才有。
如果这篇文章发表在网上,我一点也不奇怪。网民吗,什么话都敢说,直言不讳嘛。但发表在层层把关的中央级报纸上,还是令我震惊。汪强的文章,在表现出拆迁户对政府强拆极大的无奈与愤慨同时,提出了忍字招牌,让鄙人吃惊不小。面对强拆,弱势群体的老百姓告状不成,伸冤无望,只能以自杀威胁政府。没想到政府不吃这一套,照拆不误。弱势面对强势的策略是什么呢?说实话,我也没办法。我以为中国青年报做为党的喉舌,总要义愤填膺地高呼几句口号,大义懔然地说上一通上一级主管部门要为民做主的。没想到汪强提出的方法,是忍为高。
汪强的“忍”字,是老百姓含泪的沉默。他说,哪怕是价值一百万只赔十万元,也得老老实实地认了,“生命诚可贵”,犯不上搭上一条命。把命搭上了,连十万元也花不上了不是?典型的阿Q逻辑。在汪强的笔下,群众皆应变成阿Q,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哈哈一笑了事,傻瓜一样的创建“和谐”社会。而政府呢?强盗一样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仿佛阿Q想象中革命成功后的样子: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汪强的文章,我用八个字表达我的感受:软中带硬,绵里藏针。鲁迅说过一句话: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汪强劝拆迁户忍,会不会越来越忍无可忍了呢?我不怀疑汪强先生是愤愤然无可奈何的,是抱着谴责的态度写这篇文章的。要群众忍,实则是“反讽”。他提出的更好的办法“只有到了老百姓能决定这些官员升迁的时候才有”,实则是指出现在中国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假的,他们决定不了虽叫“公仆”但实际上是统治者的命运。文章的暗线,是通过此次自杀事件,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呐喊。只有人大真的成了人民的人大,真的能代表人民监督政府,老百姓真的掌握了官员升迁与否的大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中国青年报敢登出这样的文章,够胆大的,说明中国的媒体越来越开明;中国青年报登出了这样的文章,却没有拿出更好的策略解决强拆问题,给中央政府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汪强的文章地址: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3/30/content_3158181.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