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让科学远离"山寨"
(2009-03-18 06:35:43)
标签:
广州日报孙玉良文化 |
广州日报:让科学远离"山寨"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3-1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孙玉良
贺教授的“偷”与孔乙己老师傅和杨露蝉师傅不同,偷了不是为了学,更不是为了推陈出新,其动机是偷了就是我的,冒名顶替,结果被人戳穿,丢人现眼。
浙江大学的贺海波副教授因他的八篇“作假”论文而成为时下中国最有名的“山寨教授”,山寨是“抄袭、剽窃、仿制、盗版”的替代语,按理说怎么也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沾不上边,怎么也和科学沾不上边。但不幸的事实发生了,据查贺教授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其研究的所谓“科学成果”已经严重“山寨化”了。
莫非,贺教授是孔乙己的嫡系子孙,有“窃书不能算偷”的传统?人家孔乙己窃书,是为了长知识,买不起书而偷书,并不算太丢人。古时常有偷艺的高人,如杨露蝉偷陈家太极拳的艺创立了杨氏太极拳,后来反成了一段佳话。偷了谁的艺,注明了就不算丢人,再推陈出新,就又成就一代大师。贺教授的“偷”与孔乙己老师傅和杨露蝉师傅不同,偷了不是为了学,更不是为了推陈出新,其动机是偷了就是我的,冒名顶替,结果被人戳穿,丢人现眼。
贺教授出了这样的事,即使是不被除名,今后也再也无脸为人师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贺教授的心有了污点,怎么还能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汶川大地震时教师队伍里出了个“范跑跑”。在做人的境界上,二人搭伙计比赛有的一比。
用污染了的灵魂去搞科学研究,可想而知能研究出什么成果?动机不纯,就会想着投机取巧,就会想着升官发财,就会想着走捷径到达成功的顶点。试想,科学靠“偷”能发展吗?社会靠“偷”能进步吗?当然不能。想当年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承认学术作假的那一天,被韩国人痛苦地叫做“国耻日”。贺海波作假,难道不是中国人之耻吗?
中国人为何迟迟得不了诺贝尔奖金,出不来大师级的科学巨匠?与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到学校有关,侵蚀到学术有关,与贺海波们的学风不正有关。中国的大学数量,中国的教授数量,中国的所谓“教学研究成果论文”,在世界上也算数一数二的,但有多少可转换为科学生产力呢?中国的贺海波不是第一个了,当然更不是最后一个。如果科学研究也成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不会抄?”教授和他们的教学研究成果都成了“山寨版”,这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啊。
科学岂能与“山寨”沾边?通过贺海波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举拳呼吁:让科学远离“山寨”,还科研一个清洁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