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国家一级作家高小莉相约一起写


标签:
高小莉文化 |
分类: 杂记 |
11月11日国家一级作家高小莉相约一起写
总主持:孙玉良
客坐主持:源灏无为
嘉宾:高小莉
地址:17XIE社科主版http://bbs.17xie.com/threads.php?tid=27984
时间:11月11日周二晚八点至九点半
高小莉部分出版作品一览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蒋述卓为高小莉新书《快乐行走》写的序
收到高小莉寄来的《快乐行走》文稿,刚好是我最忙的月份,公事、科研、教学任务甚巨,只能在休憩之暇翻阅品读。这样的一种阅读状态,读读停停,停停读读,不得连贯,却也让我不赶急,每一次阅读都能更用心地去细味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因此颇得其中三昧,也才敢在这里说上几句。
原本,读高小莉的文字就不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因为那是她用心灵去浇灌的花,它的美,自然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欣赏。
高小莉的文字干净雅丽,如其本人所说,从不用华丽矫情的形容词,写景状物、说人话事、抒情析理,或淡或浓娓娓而道,疏放处不落空泛,细腻时无为矫情,轻拢慢捻却又清澄高洁、干净利落,毫不拖沓,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不时更有诗文、史识信手拈来,无掉书袋之伤,有诗化景、文融物、史达情之功,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得其文字之功,《快乐行走》中的绝大多数文章,既舒缓多情,又清丽脱俗,看这样的文章,就好像听邓丽君的歌,深情款款,却又纯雅自然。当然作者的文风也不尽如此,激情四射、热烈奔放者有之,如《如火如荼木棉花》。而我尤喜的是写西藏、东北、新疆、内蒙的系列文章,阳光高原,冰雪黑河,胡杨戈壁,敖包草原,似乎也让我们的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苍凉,因此许多文字也变得雄浑质硬,在那片为我们绝大多数南方以南的人们所陌生的、不易生存却适合反省生命的土地里行走,作者有太多惊奇,太多感触,或惊或奇,或哀或爱,似乎总想在一瞬间倾诉出来,因此行文也较之前显得更为疏旷挥洒,感情流露也更趋厚重强烈,并在《千年铸就胡杨魂》一文中到达顶点,如果说之前是在听邓丽君的歌,那么看到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恍若听到贝多芬的命运敲门声。
不管是写江南村落的恬淡宁静,还是写大西北的陌生苍凉,高小莉的文章总让人感到温暖,那是一种生命的温暖。是幡动,也是心动,高小莉的笔下,万物有灵,我们所感受到的一花一树,一山一水,都带着极为强烈的生命气息,或童真或深邃,或温馨或热烈,或欣喜或忧伤,它们就如朗费罗所说的“好像会说话,从纸上和画面上和我们倾心交谈”。因为高小莉的人文关怀精神,阅读她的作品,一下子就会被她笔下生命万物的温暖多情所感动;而用心行走在她的山水故事中,久之亦颇可得佛家黄龙三境之悟。
人们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心灵麻木,感知枯竭,对周遭的一切常常视而不见。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一颗心不多情,只是我们的所在限制了我们的感知,成天行走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对着高楼大厦、人行车流,就连拥挤路边的几抹绿色、混浊上天的几片浮云看起来也都是那般虚幻,对于生命又何来太多感触?当然,聪明的人懂得如何适时地走出钢筋混凝土,走出文山会海,走出人情纠葛,走进自然山水,走进童年记忆,走进自己的桃花源,自由自在,放飞心灵去旅行。
快乐行走,原本随缘邂逅,惟知音者倾听。
高小莉作品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