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步非烟:诗意江湖的蛊惑者

(2008-07-19 07:04:26)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步非烟

孙玉良

文化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步非烟:诗意江湖的蛊惑者

文/中华儿女杂志特约记者孙玉良

“非非妙境,独步天下。”这是北大才女步非烟的口头禅。
近年来,这位极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新锐青春偶像派作家,已在《今古传奇》、《武侠故事》、《新武侠》、《武侠小说》等杂志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先后获武侠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温瑞安神州奇侠奖”和“黄易武侠文学奖”。2005年,她作为首期专访明星,做客凤凰卫视《戈辉梦工厂》,并成为国内一线网游《剑侠情缘2》的新武侠代言人。
而在显赫声名的另一面,步非烟也不过是个小女生,中学时曾被老师定性为“问题文学少女”,喜欢逛街、睡大觉、购物、做梦,平常女孩的小毛病她应有尽有。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也被她戏谑为每天“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用文字蛊惑人心”。

 

“我是步非烟”
记者(以下简称记):
你最初写武侠是什么时候,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步非烟(以下简称步):第一个武侠故事是很套路化的寻宝复仇的故事,不过早已被我“毁尸灭迹”了。我的第一首诗歌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经常会把不满意的作品彻底抛弃掉。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武侠,因为武侠中有一种梦境,这个梦境让我感觉到了温暖,所以我今天才要为别人构造这个梦境。我写作武侠,就是要创造一座神奇瑰丽的水晶宫殿,让和我一样的人们,能够自由徜徉其中,歌哭其中,疗伤其中,寻梦其中。
记:你是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的研究生,肯定系统阅读过不少古文,古典素养是你写作的源泉么?
步:首先,我觉得对于一个作者来讲,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传统的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最美丽的文字是盛唐的诗歌,它们展现出来的那样一种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宏大气象,是后人无比向往,却又无法重复的。所以我非常希望,在我的作品里面能够带给大家哪怕是一点点这样的感受。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和传统文化的感情永远是血浓于水。但是现在传统文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太艰深,所以很多人无法接近。我们作为小说家,不能像学者那样开坛布道,但是我们用更平易、更生活的方式来向大家传达这样一种情境——曾经就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存在着那样一个辉煌的时代,置于任何伟大的文学史中都毫无愧色。
记:步非烟是你的笔名,这个名字虽也是唐代才女的象征,但却因为与邻居赵象私通而被丈夫武公业活活打死,为什么选择她的名字作为笔名?
步:步非烟这个名字的选择,当初是很偶然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喜欢这三个字,后来却发现,原来可以有“非非妙境,天下独步”的解释,所以也算是缘分吧。在《修罗道》的番外中,我透露过这个名字来自于唐代的一部传奇《非烟传》,我非常喜欢这部传奇的名字,却不喜欢它的结局。我承诺过要改写这部传奇。因此,步非烟这个名字,为传奇而生,因传奇而灭。它的使命,就是书写一部真正的传奇。
记:对于别人给你“美女作家”的称号,你喜欢吗?
步:我还是要说,大家说我是美女,那是赞美我妈妈的作品;如果大家要赞美我的作品,那么请称呼我“作家”。

 

偏爱“小人物的盛唐”
记:
玄幻作品的背景一般都设定在假想时代,《天舞纪》却设定在唐朝,为什么呢?
步:我硕士阶段的专业是古代文学,魏晋隋唐五代的诗歌,和武侠貌似关系不大。但我却一直希望,将古典诗歌中的审美风貌援引入武侠文学中,让盛唐气象、魏晋风骨在侠义江湖中得到新生。比如《天舞纪》这样的作品,援引入宗教、传说等元素,其实是为了对这种审美风貌进行复现。我非常喜欢这种盛唐气象。
记:你怎么诠释这种盛唐气象?
步:所谓盛唐气象,最动人的一处,便是因为它不仅仅存在于帝王将相、李杜王孟身上。每一个打马边陲的军人,都沐浴着长河落日的光辉,吞吐着辟土开疆的豪气;每一个行卷长安的书生,都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怀揣着致君尧舜的梦想;每一个游吟曲江的诗人,都沾染了刻骨的风华,吟唱着宛如云霞的诗篇。他们或早已埋骨塞外,或一生白首青衫,或至死诗名未传。但他们身上,也已打下了盛唐人物的深深烙印,宛如敦煌那斑驳陆离的长卷,哪怕最不起眼的一笔,也铭刻着千年不褪的色彩。
记:《天舞纪》中每一个人物都对应着一位大唐诗人,为什么这么安排?
步:《天舞纪》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会对应一位大唐的诗人,这不是性格、外在或者生活经历角度的相似,而是审美风貌上的相似。
之所以这样做,源于我对大唐盛世的理解。我觉得盛唐之繁华,并不仅仅在于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有唐太宗、唐明皇这样的明君,有魏征、房玄龄这样的名臣,有李靖、高仙芝这样的名将,更在于几乎每一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即使是一些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传奇、自己的盛世、自己的故事。我更倾向于去表达“小人物的盛唐”。因为我觉得,相对于大人物的辉煌,盛唐历史上的小人物们,更精彩、更惊艳、更传奇。这也是我的小说人物都会对应一位大唐诗人的由来。不必非要是李白那样的大诗人,当然少不了他们,但更多的是一个个仰望苍穹的小人物们,他们才是真正的盛世年华。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对于这部作品的定义就是:“长安盛世,诗酒年华。”以诗以酒,以年以华,岂能少了那些惊才绝艳的诗人们?他们是我的灵魂,是我的诉求,是我创作的原动力与最深邃的鞭挞。我的小说不能没有他们。“侠”的本质是一种对抗。
记:“侠”这个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与金庸等前辈作家相比,你的“革新”体现在哪里?
步:不同的时代,“侠”有着不同的内涵。司马迁笔下的“侠”是言必行、行必果;水浒里边的“侠”是除暴安良;金庸先生的“侠”是为国为民。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便是弱小对于强大的对抗,无论是以一己之力去对抗黑暗的制度,还是对抗异族的侵凌。兼济天下,这是一种儒家内核的“侠”,对我们的文化影响深远。今天,对抗异族或暴政的机会越来越小,但这种对抗却并未消失。我们每个现代人,每天仍要对抗无比强大的东西——作为人的局限、自我内心的恐惧、怯懦、妒忌……我觉得这个时代的“侠”,应该是一种逍遥之侠。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最终达到逍遥的境界,达到与天、道的和谐。这是一种“道家之侠”。
这也是我作品中对“侠”的内核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与前辈作家的不同之处。我笔下不是没有传统的侠客,但更多的,是体现这种对抗的“道家之侠”。比如卓王孙,比如杨逸之,比如石星御……
记:你作品中的侠客常常与社会主流有一定距离感,比较另类,是这样吗?
步:我身边的很多校园诗人是我笔下人物的部分原型。在这个庸常现实的世界上,永远会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另一种游吟在荒原上的侠客,他们在黑暗的大地上孤独行走,以近乎苦行的方式,来接近艺术神祗的殿堂。虽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是疯子、是傻子,他们脱离现实,他们不识人间疾苦,但我必须说,他们就是人间一隅,他们就是现实的一员。在这个多元化却已如此庸常的世界上,恰恰是北大,或者也只有北大,能容纳他们一袭落拓的白衣。写出《天舞纪》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我有幸处身于这种现实中,我感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当年司马迁为刺客、为游侠、为贩夫走卒立传,我深感敬佩。那么今天,我也要为这些侠客般的诗人们立传,为所有热爱艺术、热爱创造的人们立传。所以,才有了君千殇、石星御。我想,作为一个创作者,首先必须关怀身边的人,有时候不需有很复杂的生活经历,关键是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

 

“诗意江湖”
记:
有人说,步非烟独到之处是她带给“烟丝”们一个诗意的江湖,你怎么看这个“诗意江湖”?
步:所谓“诗意江湖”,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专业,也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古代诗歌带给我的感动。我觉得诗歌本身就是动人的。我读西方的玄幻小说时,感触最深的就是游吟诗人。遍历江湖,用歌声来打动每一位平民,用流浪来诠释生命、看尽繁华真醇,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在我的小说中,便成为四个字:诗意江湖。这个江湖中并不拒绝丑恶、争杀,但我想用更深邃、更恒久的方式来表达,那就是诗意。我的写作,是想将我所想的、将我所念的感知到读者的心中,它不是文字,而是一种意象,一段灵魂,是我内心深处20年的记忆,从一个点的缺口挣扎出来,灌输到读者的心中。我与它们在一起。
记:在武侠的江湖上,“80后”作家纷纷崛起。但有人评价他们的作品尽是些玄幻修真的内容,离现实很远。对此,你怎么看?
步:“80后”这个名词当初加在我们头上时,是很霸权的,而后又被媒体塑造为“颓废的一代”。所以,后来有很多作家急着撇清关系。其实,我觉得与其撇清,不如为之正名。
“80后”是整整一代人,可以说受教育程度、自我意识空前之高,而且,他们目前正在走向主流。而“80后”作家正诞生自这群人中,他们的魅力就在于个性突出,每一个“80后”作家都是不同的风景,试图用任何一个词去概括他们都是违背“80后”精神的。的确,“80后”有受阅历限制的一面,但绝不能说我们对生活的体认就是虚假的。只要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这就是真实。有时候,“80后”文学更多倾向于超现实的一面,但是从神话时代开始,超现实永远都是人类对于现实的一种曲折折射,“80后”的超现实,可以说是这一代人通过他们认可的手段,在彰显理想与梦境中的完美自我,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真实。
记:对亚武侠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步:对于武侠小说而言,任何一种有利的元素,都可以被引入,以增加其魅力。这和数十年前,古龙先生将推理悬疑引入武侠,金庸先生将爱情、电影手法引入武侠是一样的。只要表达了侠义,那么就可以说表达了武侠的核心。这个层面上,我不是很担心亚武侠会对武侠造成冲击。
记:时下 “穿越小说”异常火爆,而武侠小说似乎冷清一些。对此,你如何看?
步:每一位作家都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每一位读者也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阅读文本。的确,现在武侠并不是一个主流的文体,我不认为一个急于成功、急于获得世俗认可的作者会选择武侠。现在还在坚持武侠创作的人,我想,都是因为他们还在坚持梦想。
记:你觉得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步:武侠小说当然是一种类型化的文体,但文体本身不能说明一部作品或者一位作家的成就。武侠小说也好,纯文学小说也好,它们都是小说。武侠或者言情甚至纯文学都是强加的分类,其实很没必要。表达我们的心就够了。只要心是真诚的,它就可以俯仰天地,无愧于任何伟大的作品。
记:可以说一下你心目中的新武侠大师前五名么?
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用唐代诗歌大家比喻武侠大家。其中陈子昂-还珠楼主;杜甫-金庸;李白-古龙;王维-梁羽生;韩愈-温瑞安;白居易-黄易。(本文刊发中华儿女杂志08年第六期)

注:我的博文精品已汇集成<附庸风雅乱弹琴>一书,详情请登陆写书网点击:http://www.17xie.com/book-202.html谢谢!另,我已应聘成功17xie社科版总编,17xie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协作式写作平台,中央广播电台曾做过专题报道。我代表董事长徐志勇先生热诚欢迎大家加入17xie,使你的作品出版成为可能,别忘了点推荐人孙玉良,则我们就会成为书界的朋友。有意加盟者请点击注册: http://www.17xie.com/reg.php?uid=3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