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不带目的

(2015-11-10 11:01:24)
标签:

教学

读书不带目的

一般来说,读书都是有目的的,特别是学院式研究,或写论文之时。带有一定的目的,可能就“独具慧眼”,同样的史料。就看出别人看不出来的意思。如果缺乏这种认识,当老师的往往还加以提醒,美之为“问题意识”。记得我第一次系统上课,有一个外地进修生,来了一次就不见了。后来见面时,他告诉我说,那是第一次听到这些说法(如所谓方法中,问题第一,提倡研究活生生的有意义的历史课题,等等),当下如雷贯耳,觉得就够了。他虽然没来,却已经登记过,使我达到规定人数,所以我还要感谢他(此外还有社会学系两人,其中之一陈心想,后来去了哈佛,另外还有哥大的一个美国同学,都回国当了教授)。

但是今天我要讲的,是一种不带目的的读书,这有时也很有意义。

比如手边这本陈康祺的《郎潜纪闻》,是我过去读过几遍的书,这次再读,觉得没有多大的“史料价值”了。可是我的习惯,又不喜欢读着一半就放下。于是就“无目的”的读了下去。

其中说到,本朝稽古右文,国初以来,圣祖皇帝(康熙)即常问及廷臣,有无好的书画诗文,著名之文人,或引入政府,或进翰林,以备顾问,或出为部曹,外放道府……

读着读着, 钱穆先生所说中国乃“士人政府”之说,便跃然纸上,鲜活起来。有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感受,岂不妙哉!

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带目的的读书”。各位,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讲底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