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论胆识
(2014-11-17 14:53:09)
标签:
方法 |
章学诚论胆识
对于清代十八世纪的中国学术,世人多称道考据之学,其实不然,清人章学诚就以为,“天下有比次之书,有独断之学,有考索之功。三者各有所主,而不能相通”。作史,即章氏所谓撰述,独断之学也。
“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沈潜者尚考索之功”,章氏所尚“专门之学,未有不孤行其意,虽使同侪争之而不疑,举世非之而不顾。此史迁之所以必欲传之其人,而班固之书所以必待马融受业其女弟,然后其学始显也”(《文史通义·答客问》)。
既是传之后人,夫复何名可争(“立言垂后,何必名出于我”)?因此,“为学之要,先戒名心”,在“诚”与“名”间做一抉择。
又曰:“夫学贵专门,识须坚定,皆是卓然自立,不可稍有游移者也”(《三百年学术史》)。
在这里,没有一定的“自信”是不行的,争名利,出风头,追时髦——诸种(清代以来的)时代之病——皆不可取,所谓“无私无惧”,谁说学问中没有“道德”呢!
前一篇: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原因之一
后一篇:如今怎样才能免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