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是讲故事

(2014-02-17 10:38:56)
标签:

方法与方向

第一是讲故事

我曾写道,我在法国高等研究院的朋友伊莎白和麦港,都是社会学家,属于法国“新社会学派”,又名“前苏格拉底学派”,即表示“研究”在“理论”之先(西方在苏格拉底之前没有理论一说)。所以第一项,不是讲一个“片儿汤”(不管它是本国还是外国的理论),而要先讲一个故事,在法国朋友看来,最好还是历史故事。

第一是讲故事。要会讲故事。一个或几个必要的、充分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认为,我们都认识的某学者学问很好,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吝于讲故事。可惜了。

也许是学科不同吧?但我的这几位法国朋友都是社会学家,讲究社会科学,为什么却这样强调讲故事呢?大概还是认识不一样吧。

我还认识有些经济学家,他的目标就是“斯德哥尔摩”,而不是解决中国的问题,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或什么上的难题。甚至为了所谓理论,编造史料,所以越来越谈不到一块儿。

我们历史学家,要会讲故事,而且要靠着讲故事呢!

不是有人主张“感觉主义”吗?不管怎么样,我们要通过讲故事,把“第一层”的理儿“表达”出来。要靠一种“感性”认识,而不是其他。

所以我也说过“给镜头”的话,尽管不一定能像演电影那样连贯起来,断断续续也就可以。

而通过有次序的有始有终先来后到有因果有条理的叙述,其实许多的基本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然后再一层层讲出自己的看法,社会学家所谓的“理论”。既不是“理论先行”,也不是仅仅跟在材料后面,“实事求是”,说什么“眼见为实”,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他“唯心”的、“直觉”、“悟性”等等,都不能要。

也许,你最后得出一个“理论”来,像法国朋友主张的那样,也许,什么理论都没有。比如,在课堂上你问我“文化革命”,或者是“后文革”的“吴三桂”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得听我一五一十有始有末的讲故事,说出个子午卯酉,而不是给你几个革命的大道理,就完事儿了?那,你能得到清华学生的满堂喝彩么?

我也曾经写道:史学是强调“是什么”,而非“为什么”的学问;一般而言,讲清楚前者也就解答了后者。比如,在一项研究中,说有“反行为”这样(或类似的)一种现象,也就“够”啦,如果能上升到某种理论,当然更好。没有,也没关系。对史学家而言,历来最受重视的,就是你“发现”了什么(事实),之后才是其他——而不管什么理论不理论,关键的是要把问题说到点子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