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不能使大家都知
(2012-09-24 10:55:22)
标签:
教学 |
我在博客上的文章,经常受到批评的一点,就是所谓“看不懂”。
这也可以说是情有可原。比如那些半文半白的文字,如“郑伯克段”等等,就不大好懂。因为中国人已经不大读古书,阅读古文的能力越来越低,也怨不得哪一个个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读者不知道作者在谈什么,不知针对的是什么,这就很无奈。
但也有一种情况,就是现代人希望把话说白了,越白越好。含蓄一点都不行。哪怕是吃人嚼过的馍,也在所不惜。
还有的呢,就是“故意”的,说看不懂,其实是不喜欢。不是大脑,是屁股早就决定了……
钱穆先生说:扬子云:著书要使知者知,不能使大家都知。如今提倡科学,科学易见标准,文学标准不易见,但总不能主张大众化,以易读为佳。
所以我曾说,读(古)书要有准备,进学(或到博客上来),也要有个基础。
为此钱穆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当前我们的优秀青年只爱学理科,文科日求低浅,将成为愚人之学。诸位已进了大学,而小学阶段基本准备功夫尚嫌不够。
这怎么办?他说,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义理观念,第二,应先培养自己读书能力。预备了这两项条件,才能来读历史治史学(《中国史学发微·史学导言》)。
如果连这些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或者说还没入门,就放言高论,用他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不得了。
佚史氏曰:读童书业先生《春秋史》,引周振甫函曰:《论语》“语多有为而发”,“居今既不能得其所以为此此言之旨”,引用、推论,则不能不特别谨慎,云云。可为上述针对性问题之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