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认为真理都在自己手中

(2012-09-17 10:24:53)
标签:

思想文化交流

 不能认为真理都在自己手中

读了我的新书《乾隆十三年》后,《读书》杂志主编贾宝兰在博客中写道:者开篇即声明,本书大量引用了原文,原因为,许多东西我们解释不了,却拿现代观念强加解释。拿现代观念或想当然的诠释是学界一种既不严肃又不负责任的做法。

后来我在凤凰视频的发言,一开始就清楚地交代说,我是大量引用了原文,同时也保留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包括多种“现代意见”和“历史意见”。

日前见到一位刚毕业的博士弟子小宋,就感慨高老师居然引用了二月河的小说:

据二月河说;金川不但是有名的黄金产地,山里还盛产药材如藏红花、鹿茸、麝香、三七等等,都可以和其他地区的物资交换(《乾隆大帝》之《夕照空山》,页7376)。

其实,在我看来,小说不容轻视,更不用说二月河了,我们很难说哪一个史料价值就比另一个低。就拿新近“发见”的满文史料来说,许多与“同一件”汉文史料,内容可是大相径庭呢!

这样的事情还不止一件,记得2010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清史会议就有这样一篇论文,清史所博士研究生熊月剑也有类似的发现。

博士弟子王英在书评中说:作者在反复证明了乾隆朝前十三年多么合乎“现代标准”,政府行为和欧洲多么相似和“共时”之后,他似乎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近代史观”的局限性,全书最打动人的地方正是这种出人意料的自我否定和反省:

事实上,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古国来说,任何变革都不会容易,一定充满各样的艰难险阻——这已成为中国史的主题之一,穷则思变,至变方通,他好像就是要我们把所有的苦难和关口都经过一样。中国到底要走向何方,历史老人究竟有怎样的安排,对于这些,恐怕还要拭目以待,唯一肯定的可能就是,它不会如那些世俗的渺小愿望就是了。

站在长远的“大历史”的观点,我们可以说,那一时的成败都没有什么,它们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世界历史的中心问题,也许并不是这些。

即令今天日新月异的物质成就,虽然未必是什么镜花水月,但又怎能成为衡量人类文化进步唯一的标尺?一部心性、心灵、精神和文化的历史,不也格外重要。在这种观点下,我们岂不既能打破现有历史研究的框架,也能打破固有的思想史研究的框架(236-37

不管怎样吧,这也可能即如高先生自己所说,不同的观点(特别是所谓“时代意见”),不妨就并列在那里,多多益善,也不管哪个算是“陪衬”。

而在我看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认为真理都在自己手中。

有云:一代有一代之史。你只是一个时代之人,怎么可能包揽、独占全部真理呢?

偶然读到秦晖一篇文章,他说,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知青》以及关于“知青一代开始左右中国命运”的种种说法,使人再次关注那场影响巨大的运动。与任何一国、一地、一个行业或“一代”之类的群体一样,“知青一代”的经历与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我甚至认为“知青一代”的多元更为突出。所以我反感那种动辄声称代表一国或一代人立言的说法。我只是作为当年知青中的一员谈谈自己的想法,我想这些想法还是可以引起讨论的。

那天一起座谈《乾隆十三年》,可惜没有机会让他多讲讲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