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王凌
高王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16
  • 关注人气: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为何好打八折

(2010-03-26 10:55:29)
标签:

历史文化

                         古人为何好打八折

古人好打折,而且还是好打八折。

我的租佃关系研究是从“地租实收率”入手的,但在说“实收率”之前,还有一个“租额”的问题。打八折,在那里就有突出的表现。

例如,清朝许多地方都存在一种按原额折成交租的情况,前者称为“虚额”、“虚租”。如吴农佃人之田,私租有至一石五斗之额者,“然此犹虚额也,例以八折算之,小欠则再减”(陶煦:《重租论》)。

在档案中也有一些例证,如江西乐安县周端生佃耕业主杨天爵土地,一律是八折交租;安徽望江县陈以太佃田的租额,就有35石、32石和28石(实额)的三种说法,虽非八折,亦不远矣。

《安吴四种》说,苏松各处田租,“看收成定分数,大率不能过八分”,乾隆《(广东)增城县志》说,岁纳之租,“十常不及七八”,这恐怕不是租额,而是“实收率”的问题了。

为什么古人好打折,而且是好打八折?这问题挺难回答。

不过,《侠女奇缘》(《儿女英雄传》、《续儿女英雄传》之合编;我曾特别向同学们推荐此书,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有许多许多的“封建老理儿”)第三十九回里说,安老爷“以德报德”,准备送给原来陷害他的河督二百四十两银子,为什么不“简直”的给他三百两呢?大家都不明白。一看老爷贴银包上的签子,也写着三百两的数儿。末了大伙才弄懂了,当日孔夫子送人东西,都是打八折!书中还写道,“这笔帐大概连朱子当日也没算清”。

甚至,我小时候听老辈人说,县太爷“打屁板”,都有一个“号子”,“打折扣”,不是一五一十照数实打的(这跟现在电视剧里说的可不一样)。后来读史,才发现一条上谕,曰:向来每年热审之期,凡应杖责者,有八折之例(乾隆二年)。

有意思吧!

各位,说来说去,恐怕这就是咱们祖先讲究的一个“礼”字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