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GDP?
(2010-03-04 11:20:16)
标签:
历史文化 |
世人喜欢跟风,历史学界也不例外。近来不少学人,又大谈特谈起历史上中国的“GDP”来了。近似的说法是所谓“综合国力”,经过一些批评之后,现在似乎不多见了。
其实,它们在骨子里恐怕还是一样的,都是西方“权力话语”体系中的一部分,仍是一种“大国主义”、“帝国主义”(参见李零《何枝可依》“战争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国”,广土众民,可是想想,中国文化精神又是什么?难道就是这种“大国梦”,“权力迷”?——这,恐怕不过是西方思想罢了,中国是否要跟着走下去?没有自我,放弃传统,以西方那一套来应付当今世界?也许,有一天,中国真的强大了,那它到底要什么?它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了吗?
这,显然是一个很大,也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但是,今天的事儿倒还罢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吧,也非吾所当管。问题是,这样去描写中国历史,描写古人的内心情怀,究竟对与不对?
我以为,古人是没有这些思想想法的。所以,历史上耕地面积忒不准确,也不丈量土地;农业特别是粮食产量皆不统计,——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文化精神?
再者,近代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并不是哪个国家的GDP(或“综合国力”)高一些,就可以(率先)“现代化”的,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跟着,我还要说,中国史料里有没有可以支撑这些GDP说法的数据史料?积我一生(三十年职业生涯)治“经济史”的经验,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一句:没有!更不用说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几位的数字了。现在从中国史料里找不到这些东西,于是”出口转内销”,可靠不可靠,就不用我多说了。
最后说一句:尽管尖锐精辟,李零书中所写,在我看来,乃是一个“撒旦”的历史。我们对其中哪一方,无论是“帝国主义”,还是“反帝运动”,无论大鬼小鬼,都是不好轻易认同的。这个历史,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不但如此,就是从“底层”看,或从“人”的角度看,恐怕都有另一层意义在的。不知是耶、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