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考据学

(2009-02-24 10:42:36)
标签:

文化

                             再谈考据学

钱穆先生曰:近代学者率以文史家目章学诚,不知实斋实为针砭当时经学而发,此意则知者甚少。经学家最大理论,莫若谓道在六经,“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此自顾炎武以来,迄戴震无变,实斋始对此持异议。

实斋曾曰:学有“天性”焉,又有“至情”焉,“读书服古之中,有欣慨会心,而忽焉不知歌泣何从者是也”。若“功力有余,而性情不足,未可谓学问也”(按:实斋类似的概念还有:“性灵”“识”“别识”“神解精识”“识趣”“天倪”等等,各位可一一体会)。

其后魏源曰:“经有奥义,有大意”。“玩大者,仅以经文汇观而自足“(不似研奥者,必以传注分究而始精)。“不必下学而自能上达,此尊德性多于道问学者也”。又曰:“君子之学,太上明之心,次尊见,下循习”。

晚清朱稚圭,以考据乃学中所有事,岂能自成为学?考据仅为奴,为工具,不得预于所举五学之列(五学为经学、史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辞章之学)。

是考据学一失在外,即学术之范畴(如实斋所谓“六经固不足以尽夫道”);一失在内,即学术方法。欲批评考据学,不至此层则不能止。

其导向,一在从“考据”以至于“科学主义”,一在由“疑古”而至于“反传统”。为检讨二十世纪,决不能回避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