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不是遮羞布救市就要赤裸裸
(2008-10-19 21:17:20)
保障房不是遮羞布救市就要赤裸裸
房地产救市潮流已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可阻挡。管理层对于楼市的救市计划早以酝酿已久,并根据各地地方政府的救市实际效果,在进行衡量与评估。楼市救市计划在管理层手中,马上一触即发。不少人士认为政府救市将再次导致房地产价格的虚高,对房地产行业不健康,我认为实为多余。
首先我们的一些打着民生主义头衔的衰亡论者,一直以来,常年累月、乐此不疲,所谓的为民呐喊,让中国“虚高”的房地产打压、打压、再打压,就在房价还极低的年代,一些所谓的学者,声嘶力竭的唱空中国楼市,不少人能够做到年年唱、月月唱、甚至天天唱。所谓虚高的房价遏制了民众的购买力,低薪收入群体无力购买。殊不知,这些人是不懂还是装不懂,还是压根无知。房地产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完全是两个概念。90年代1000--2000多每平方的房子遍地开花,那时候这么便宜的房价,对于这些低薪收入群体还是望洋兴叹。所以房地产市场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如果房价还是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水平,那不是历史在倒退吗?
混淆是非概念是我们中国许多地产评论人,乃至戴上经济学家头衔的评论者惯用的手段。GDP的增长无疑是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在拉动,而房地产投资还是在GDP占了25%左右的比重,在中国目前内需一时无法拉动,外需我们根本无力去推动的前提下,只能还是靠投资来力挽狂澜推动经济的运行,其中房地产是就是创造GDP的大哥大.所以,住房的刚性需求一旦遏制,带动的其它消费也同时萎缩。
今年国际形势最复杂,面临的外界压力最大,看来通过出口摆脱困境,很难了。投资呢,因为人们如果对于风险的恐惧,都倾向于存钱,而不是投资。再说,随着资金链的紧缺,扩大规模是要冒风险的,许多实体企业都在冬天奉行剩者为王的战略,都活下来就很容易了。剩下的只有刺激消费了。扩大内需,是立足点,我们现在已经走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那就是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问题,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财富,有了最大的消费群体,我们的经济才会走向一个比较成熟的自我循环的良性轨道。
笔者认为,中国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大趋势是向好的发展,也处于大周期的上升阶段。但是,大周期分了很多小周期,小波谷。五六年一个小周期,是中国的周期性特点,面对这个调整,我们首先要明白,这只是小周期过渡到另一个小周期,而不是大周期的趋势的根本改变。
现在我们不能把什么问题到归结到房地产行业来,房地产行业是有问题,但远远不是人们想的那样糟糕。比如说补贴购房人,不是不贴开发商,不能因为开发商可能因此度过难关,就否定救市的必要性,救市主要是救经济,而不是救某一个阶层。
救市就是救中国的经济,对房地产救市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保障房体系的建设与增量。我刚刚呼吁过,为了防止经济下滑,建议出资至少5000亿的救市资金,去拯救我们的股市和楼市,继续松动银根,增强市场流动性。其中保障房体系就要更加强与增加供给。住房保障体系的主导者是政府,只有政府把这一体系的各项法律条文列入法规、并在合乎科学,合乎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起到监管、监督、引导的作用。
这样既可以推动投资又可以照顾低薪群体的住房的急迫需求,更为低迷的楼市带来灿烂阳光。落实保障房的建设资金的到位是尤为关键的,这要依靠地方财政与国家财政双管齐下的策略才能把好事落实到位。在设立住房保障专项基金的同时,严密监督与管理,把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革命彻彻底底进行到底。总而言之保障房建设要与商品房严格区分,在保障房建设上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不要把保障房建设当作一块遮羞布,把房地产救市以最快速度启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