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地和楼市成了财富的聚宝盆

(2008-02-11 14:57:37)
标签:

房产

土地和楼市成了财富的聚宝盆

 

春晚果然不出所料,雪灾、奥运、股市、房地产成了晚会的关键词。这说明春晚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盛宴,是跟时代潮流和老百姓的热门话题紧密挂钩的。

土地、楼市成了2007年财富流动的主要洼地,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国家强调民生地产,就是对这一洼地的担忧。专家们在总结2007年楼市情态时普遍感觉到:土地和房屋成为聚集社会财富的“聚宝盆”,而流动性资产,包括货币(表现为通货膨胀)、科技成果、人类精神财富等,相对处于贬值的状态。

 我们说,这也许是一个常态。为什么呢?科技成果不断贬值,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当年一个手机要几万,现在一个手机几千块钱的要比以前的质量、性能还要好。记得有位业内人士在评王石房子价格不断的下降的时候,说过王先生是已开始做电器的,电器价格是不断贬值的。但我们都知道,这个电器行业的不断贬值趋势,不能简单类比到楼市上来的。虽然价格降下来了,但是手机的普及了,人们得到是更多的实惠。但是,土地价值是不随着人们劳动的投入不断升值的。

 土地价值是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改造才从生地变为熟地的,再从熟地变为高附加值的土地。大家看得很清楚,土地价值是不断升值的,这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种判断。我们看看周边哪一块土地价值贬值了?没有。但是,这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有一块具体土地价格下降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任何东西不可能无限膨胀升值,只要是长期来看,升值了,那么,这就是一个趋势。局部波动,只能说明价格在变化,而土地随着附加值的增加,人们劳动的不断投入,一直向上的趋势是不会变的。

 古人视土地如命,茅土封侯,就是一个明证。古代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做生意发了财,就去买土地,建族屋。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和房屋成为财富的洼地,不是现代的产物,自古皆然(当然,只有在人类有了财富观念之后)。

人类的精神财富贬值只能是单个精神财富在贬值,整体的精神财富总量毫无疑问是在增加。现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激发了人们创造精神财富的潜能。就比如博客吧,任何人只要不触及法律红线,都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互相探讨争论。知识在交流中增加,知识不象实物,非此即彼。比如你吃了这块肉,别人就不能吃了,而知识你可以拥有、我可以一样拥有,而且,传播的越广,知识的作用越大,在传播中知识又不断地被研究、发展。总而言之,知识总量是在传播中无限膨胀的。人们对于单一知识依靠不再是那么大,越来越小。比如,以前中国人病了,只能靠中医,现在西医和其他国家的传统医疗在国内畅达了,人们对中医的依赖就小多了。

好像是全世界的纸币的都比以前膨胀了好多倍,仅仅从纸币面值变化就可以看到这个端倪了。纸币和黄金的脱钩,为纸币贬值提供了良机。纸币的发行靠的是国家强制力,如果国家对于市场上应当流通的纸币量计算失误或者有意让它贬值,那就会贬值了。国民党逃往台湾前期,他们大量发行纸币,掠走了我们无数财富,留给我们的是一张张废纸。

只有土地不会跑,房屋也不会跑,人家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土地、房屋成了财富的洼地,应当说是人们的理性选择。但是,事情都两面,土地和房屋如果是恶性膨胀,这个聚宝盆也就会成为丧门星了。所以,国家一再强调宏观调控,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一再培育其他资本市场,不能让聚宝盆就一个,而是无数个,这样老百姓理财形式就会多样化,而不是一窝蜂地涌向房地产,房地产业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的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