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红房子的崇拜到对西餐的反感
记得在1989年,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与两位哥们,在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医推拿培训的当晚,为庆贺三人同时拿到了结业证书,他们俩在我的鼓动下,来到了当时位于上海陕西北路的红房子西餐馆,一个我当时极为崇拜的地方。三个月前也是我的鼓动,他们与我一块报了名去澳洲留学。但出去要有生存的法宝啊,于是就参加了这个中医推拿班。
晚上九点多,红房子灯光很柔和、迷人,此时外面淅沥的下着小雨,餐厅里只有一对外国人正在用餐,气氛很有情调,一切在我这个当时极为迷恋西方文化的年轻人眼光里显得如此的神秘。两位哥们实际上是不太愿意来的,觉得红房子太贵了,而且吃不惯,我说什么多西都要尝尝鲜吗,三个人拼了一下囊中的所有现金,大概有100元左右,我说应该足够了
坐下来后,我点了几道餐,从前餐到主餐及餐后甜点,很正规的一次西餐,主餐点了两道,多点了一道法国蜗牛,要了一瓶法国白葡萄酒。白餐布铺在两膝,略懂点西餐的我还不时叫他们如何拿餐具。左手拿叉子,右手拿刀具,这么简单的餐桌礼仪在当时觉得很别扭与新奇。
服务生也看出了我们这几个是难得上台面的,他戴着白手套,穿着燕尾服西装,显得绅士的风度。他看着我自己动手倒了满满一杯白葡萄酒后说,葡萄酒是慢慢品的,只要在酒杯中倒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哪有像你这样狂喝的,在西餐厅里就显得不雅观。当时我也只能被他数落,但心里不服,一个西餐厅服务生就这么狂傲,但想想自己确实不太懂西餐礼仪,也只能作罢。
买单时,三个人顿时尴尬,原先预算的钱还不够,差了20元,点餐的时侯我们三位一块计算好的,不该不够啊,餐厅经理跑过来解释说这里西餐厅还要加15%的服务费。我急中生智说,把我的身份证押在这里,明天来补钱。还是那位经理厚道,免了我们的服务费,尽管这样我一路回家就像做了小偷似的,心里可不好受。
这么多年了,红房子的一幕早已过去。90年代到至今,出于工作的需要与本人旅游爱好,境外已跑了不少国家,各类文化的体验、各国餐饮的品味都有很大的见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西方文化的不断接触,觉得西方国家也不过如此,反而觉得中国更为珍贵。到了最近几年,可能是人到中年的缘故,逐渐对西餐很是冷漠与反感。
每次出国,第一、两顿吃吃西餐还能凑合,再多就可受不了。心里老是想着我们的中餐。是啊,西餐哪有我们中餐好吃啊,每次吃东西也就吃一种口味,可不像我们一顿饭可以吃十几种口味,荤荤素素非常丰富。看着外国人天天吃着那些三明治、面包,他们怎么吃不厌啊。后来出国多了,就有经验了,出去时备上自己喜爱的榨菜、方便面以备肠胃抗议时急用。
我这个中国人生活习性还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中餐文化情有独钟。每到国外某个城市,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城。在中国城里觉得非常亲切,中国的南北口味都能在那里一饱口福。最近在珀斯旅游期间,匆匆忙忙没有准备自带食物,就感到难受,这个城市又不太熟,连着几天没有吃中餐。在最后离开珀斯的机场时,面对这些西餐厅与咖啡店,太太只能苦笑,她让我最多点一杯咖啡喝,其它什么都不要,宁肯饿肚子,看了这些牛排、蛋糕、面包就烦。当我发现居然在咖啡店的菜单上出现了亚洲面条,按捺不住激动心情,赶紧买了回来,一吃就摇头,怎么面条在这里也大变味道,老外把面条里加了好多的糖,口味比苏州豆腐干还要甜,吃了几口实在难以下咽。太太说,回家吃完方便面也比吃这舒服。我说,此时如果有一碗北京的炸酱面那该有多好啊。
当我们在远距离的看待西方文化时候,我们觉得那就是一种无缺憾的美,真正的渗入到西方社会了,零距离的体验西方生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那种美只是一种幻化的映射。只有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文化独特之美,也只有中国,才能把生活诗化,你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你的一片领地。
精彩推荐:
民工二代的危机 忌恨城市厌恶农村
房价涨跌,谁的嘴最大
春节前买房是最佳时机
让汽车远离人类的地方(图片)
房价调控失利其内在因素揭秘
五年内 自住型买房越早越好
一线城市的房市比较及其走向预测
澳洲买房不懂规矩可要赔死你
珀斯—也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
上海年薪16万为什么不敢贷款买房
高房价下,您还敢买其他东西么
我在33度高温里聆听新年钟声
女人四十 魅力依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