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土地资源二元制的枷锁降房价
世人总是佩服安徽小岗村的打破大锅饭的勇气,却执着于自己的圈苑中而没有眼光,也没有勇气去改变。年关将近,房价拐点被人吵得热血沸腾。却依然没有结果。但终究是一个房价的问题。每个人多在供需、政策、市场经济理论等多方面来探究08年房价。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市场从来不完善性,房价观点之争仍然会持续到08。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有时候想问题可以换一个思路。另辟蹊径。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许多以前的农村集体用地,不断地纳入城市用地。按照现行的土地政策,一旦这些用地要转为商用或者兴建住宅用房,就要被政府征用,通过招拍挂的形式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将商品房进入市场。这个土地征用制度,从土地长期使用和保值、增值来看,是一项规范而又严谨的体系。但是,现实与理想往往有差距。从现实来看,农民的报偿款永远够不上在本来自己耕种的土地上新建起来的商品房。农民要城镇化,成为市民,就必须和城市居民追涨房价了。
这样的制度,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他的合理性。随着以上事件的持续大量地出现。大家在想为什么不能打破现行的土地资源二元制呢?很多人认为这是高压线不能去碰。但是不禁要问:“如果土地价格是市场价格,七八十万元一亩,谁还圈占?”国家没有给出土地的指导价格。由于农业用地无法进入市场交易环节,它看似受到国家的高度管制,其实却割裂了基本的经济价值,同样的土地、完全不同的价格、导致农民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的同权待遇。
拿到房地产市场的领域,如果农民农地可以直接入市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激活了其附属的商品交易功能。土地从资源变成资本,成为农民通过市场自由契约将土地换取为财富的可行性手段。农民通过自己合资合作建房自己将土地价值最大化,既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又由于农民的承包土地资源大部分的出让金没有让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分流,而导致房价会下降。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却不失是个破解房价困局的好方法。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想想,城市的拆迁用户,动辄向开发商动辄百万地要价,为什么农民承包地土地自己不能市场化运作呢?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良机。
还好,虽然中央没有文件要求,但是广东、重庆等地方出现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等相关的法案,这些法案为农民有权使用自己承包土地进入市场,打破土地资源二元制铺平了道路。将来的某一天,土地全流通的出现,你一定不要惊奇。当时,土地承包制也是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旦打破土地资源二元制的枷锁,相关的配套政策辅助。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将要从新洗牌,而这种洗牌是把房地产市场洗得更加健康、更加稳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