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艺术点缀建筑
德国作家歌德说过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有人对这句名言的补充:“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两句话,如同一对 楹联,揭示了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内在关系。
如果将音乐与建筑进行比较,音乐是在时间中展开空间,建筑是在空间中展开时间,两者之间存在不少华美法则。当你欣赏一首协奏 曲
时,好像走进了一座结构严谨,装饰华美的宏伟大厦。前奏、主题、冲突、低潮、高潮、结尾,人们在这个序列中进行观赏,视点有高有低、视角有仰有俯,视野有大有小、空间有开有合,构成各种不同的节律感。而对于一座建筑物,人们必须一再浏览,从各个方向走近它,绕着它走走,还要走进去。在那些井然有序的内部空间里穿行。只有在这时候,它那真正的美感方能显现出来。
当你站在北京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有前奏 、有渐强、有高潮、有收束,几百所殿宇高低交错、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交响乐”,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等。回到上海之春公寓中去,理念上我们赋予了它艺术气质,是的,从外立面、房型,小区内小品环境,以及我们售楼处大厅的布置,我们力求它在细节中显同音乐与生活的互补。
欧洲17世纪的巴洛克 建筑风格特点是追求宏大的构思规模,体现出雄伟、庄重的气氛和辉煌的效果,在建筑手法上极为强调 透视感 ,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人为地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意大利圣卡罗教堂就是这种建筑的典范。这种风格很快就影响到了文学艺至音乐,“巴洛克音乐” 随之也便风靡一时,那么建筑艺术,就一定是种立体艺术形式了,它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 、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车尔尼雪夫说过: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的服务从美感要求。建筑艺术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是均衡考虑了建筑理念和艺术的结合,结于春之声大厦,它的外立面设计尤如钢琴的琴键,充分体现了发展商与设计师的独具匠心,赋予建筑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息感,给受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先锋、时尚、前卫。
柴可夫斯基曾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几张谱纸,就能为后代人树立一座刻画 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不朽的丰碑”。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交响乐可以当之无愧地被比作音乐王国的摩天大厦了。
写到此,还回到那句话: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