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书百遍
其义尽现
京城朝雨浥轻尘,官书院胡同深处。7月末的一个雨天,在东城官书院胡同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内,馆长徐大伟正践行着他每月至少在馆内值班一天的诺言。已逾而立之年的徐大伟开办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已经两年多,因为他一直坚信: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
京城朝雨浥轻尘,官书院胡同深处。7月末的一个雨天,在东城官书胡同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内,馆长徐大伟正践行着他每月至少在馆内值班一天的诺言。已愈而立之年的徐大伟开办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已经两年多,因为他一直坚信: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
读书改变自己
谈起自己读书的经历,徐大伟坦言从中获益良多。2000年专科毕业之后,徐大伟被分配到家乡烟台的一个罐头厂工作,职责是给罐头压瓶盖。不甘于每天重复机械的动作,徐大伟毅然辞职。连续好几个月找不到工作之后,他只身前往大连。在大连的一年时间里,他每天凌晨三点在闹钟声中挣扎着起床,而后到冷库搬鱼,卖鱼。在搬鱼卖鱼的间隙,他总不忘翻上几页书,充实自己。那一年,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徐大伟读完了50本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书籍。“等读完这50本书,我再去面试找工作时就完全不一样了。”凭着50本书的积淀,他顺利在大连找到了一份广告策划公司的工作。从一名职员,到两年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再到来北京成立广告公司,获得中国十大策划案例金奖,他一直不曾停止读书。“我卖过鱼,打过工,吃过垃圾,睡过西单。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改变了我,我现在什么都不是。”
自己改变世界
在北京站稳脚跟之后,一次搬家让徐大伟萌生了建立流动图书馆的想法。因为家里的书太多,而他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将读过的书全部再读一遍。“就这样丢弃岂不可惜?可不可以把书传给下一个人去阅读呢?”
于是他开始在网络上发起流动图书馆,只要网友选好书籍,填好地址,他就将书邮寄过去。2010年10月,徐大伟租下了官书院胡同里的一个小院,改建成如今的民间流动图书馆。12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近3000册书,按照分类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读者凡是来馆皆可获赠图书一本,一月共可获赠两本。免费,纯公益。唯一的前提是,读完之后转赠他人。
“其实,家家都是民间流动图书馆。”徐大伟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家里的好书赠给他人,成为一个个流动的图书馆,带动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如今图书馆雇了专职的管理员,还有两位志愿者帮助打理。但照料完公司的事务之后,徐大伟还要亲历亲为,买书、值班、策划参与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向公众呼吁多读好书。截至今年6月,该馆累计向国内外赠出15829本好书,建立“希望书角”43个,“书香社区”14个。
图书馆一年的各项开支将近30万,而一切费用由他一人承担。他坚持着,呼吁着。“现在的社会太浮躁,愿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鉴于此,他甚至以恳求的姿态呼吁:“同胞们,求求你读点书吧!”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这是民间图书馆的格言,也是徐大伟的人生信条。
文/竞报记者
姜晶晶 实习生 鲁礼义 摄/鲁礼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