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广告系的一个来公司实习的85年生人的小姑娘写了一个“某某产品开发创意书”给我看,创意书有一段话写得很精彩,写出了我想不到的程度:
变形金刚多年后的回归引起无数人的怀旧,趋之若鹜涌向影院的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这个有消费力的年龄段,引发无限商机。许多电子产品也都将产品“组合变形”,以借变形金刚的东风开展广告攻势。变形金刚——变形+科技——电子产品,这个联系引起的广告趋势大概会持续到金猪年的结束。
一个大三的学生,一个85年出生的实习生,竟然找到了“变形金刚与产品开发创意”的关系,并且能这样恰到好处和适时逼真地加以表达,真让70年代生人的我自惭不如,真的是少年中国,锐不可挡。
很多时候往往别人的意见如果认真去听,就会发现对你很有帮助。尤其是80年代生人的意见你更要去认真听,哪怕你一听他们说得不靠谱,你还是要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你再一听,经常就会听到差异,听到只有他们那个年代才会说出来的话,才有的不管不顾的想法,才会想到的“奇异点子”。
郭敬明说:“80年代生人本质的精神特质是一种个人主义,或者一个独生主义,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会很关心个人内心。”而恰恰就是因了这个“个人主义、独生主义、个人内心”,他们情不自禁地就展现了天才般的想象力和“不一样大人”般的创造力。
还是借这个85年生人的小姑娘的创意再罗嗦几句,其实,无论是产品开发、事业创新、商业计划、营销突破、广告创意、工作方法、生活方式、客户关系等等如果都能利用和发挥好“变形法则”,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刚”,走出惊喜自己的“变形金刚”人生。
跟这个小姑娘相比,我才是实习生。小时不天才,大时也了了。
后一篇:《赢在中国》“社会责任感”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