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忧报

(2007-07-02 11:25:00)
  有记者问英国发行量排名第一的女性周刊《Take a Break》的主编约翰·戴尔:我看到《Take a Break》里的真人故事大都是关于读者自己、亲戚朋友的经历,并且大都不完美,有着伤感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约翰·戴尔回答说:“看到别人生活中的不完美,读者就会松口气,继续为自己的生活奋争吧!人们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不幸,自己感觉就会舒服一些。比如,如果你得知你的朋友最近都有好事,而你自己没有进展,你就会觉得很压抑。”

  记者:会不会让人感觉很“灰暗”?

  约翰·戴尔: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记者:《勇敢的心》。

  约翰·戴尔:一个悲剧的结尾,是不?动人的故事大都是有个悲剧的结尾。如果某某人有个幸福的故事,可能你根本就不会感兴趣。我们喜欢可以打动人的故事、让人有启发有收获的故事……这跟人们的心态也有关系,大家都喜欢了解别人的不幸,给自己一些安慰吧!

  约翰·戴尔说到点子上了,说到了事实,说出了人性的特点,说出了读者的需求,“希望听到别人的不幸,自己感觉就会舒服一些”,希望自己比任何人都幸福、都有前途。《Take a Break》正是通过贩卖真实的人生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姓名,真实的图片,真实的痛苦和不幸而大获全胜的。

  回头看看我们国内的大多数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多,报的喜多,报的忧少,只报道忧的媒体几乎没有。

  如果我们创办一个周刊——“忧报”,只报忧不报喜,买卖时代的忧、情感的忧、人生的忧、自我的忧、人性的忧,有这么多的“忧”是不是会换来读者的“喜”呢?

  广大读者看到“忧”才知道自己的“喜”,看到别人的不幸才知道自己的幸福或加倍珍惜自己的幸福,看到了别人的问题,才能安慰自己不平衡的心灵,其实,这都是自私自利的内心表达,是“小我”的表现,却会有大众的市场。大众有时侯是对的也有时候是错的。相信群众有时候是对的也有时候是错的。总是这样。

  另一个杂志的主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办杂志的方式是有自己的主义,种自己的地,不要在乎别人在做什么,在这个领域里,只有懂得创新的人才会有好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睡一天"运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