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软公司

(2007-05-22 14:17:35)
  《哈佛商业评论》2007年第5期刊登了谢祖墀、柯安德合写的一篇《软实力:中国企业的下一个硬仗》,文章精粹,录点如下:
  一国影响他国的方式,不外乎软硬两手。软的,就是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硬的,就是动用军事和经济力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国。
我们也可以这样划分一家企业同它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打交道的手段。企业的“硬实力”(hard power),就是“推动和支配”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企业“软实力”(soft power)的作用则是“吸引和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硬实力,也就是纯粹的规模、财力和结构定位。但是,它们要想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光靠硬实力是行不通的--它们必须双管齐下,刚柔并济。
  企业的软实力可以分为四个维度。换句话说,它们可以在四个方面努力培育自己的软实力。一是成为技术和创新的领导者,并让这一点广为人知。二是建立独具魅力的管理和领导体制。丰田公司的“丰田模式”(Toyota Way),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都是这方面的范例。三是成为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企业公民。比如说,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于是通用电气启动了“绿色创想”(ecomagination)计划。四是抓住客户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望,同全世界的顾客建立感情,企业软实力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史来看,这个过程通常会依次经历四个阶段:从无知名度的企业(Unknown),到开始采取措施树立公众形象的初来乍到者(New Comer),再到具备全球运营能力,但对外界环境影响有限的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最终成为全球吸引者(Global Attractor)。
  对照上文,反思一下你的公司,够硬吗?如果够硬,是不是应该“软”一下,创办一个“软公司”,寻找和创造自己的软产品、软文化、软卖点、软销售、软广告、软推广,甚至是做一个“软自己”。
  有人问李连杰,“最高的武术是什么?”李答:“是微笑。”“最高的武术境界是什么?李答:“是爱。”
  你的内心里有了“爱”,你的产品里有了“爱”,你的销售里有了“微笑”,你的广告里有了“微笑”,你的公司里有了“软”,你的事业里有了“软”,你做什么都是“硬”,你做什么都是“赢”。
  还是软一点好,太硬了容易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国筷礼仪
后一篇:杨百万警示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