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标签:
心理测量16pfmba健康 |
分类: 心理健康 |
刘涛题记:16PF的结果无所谓好坏,我一直没有参加过心理测量,最近王红给她们学校的MBA学生做心理测试,我就尝试了一回,挺准的。很有指导意义。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测评报告
姓名:刘涛 |
分组号: |
性别:男 |
民族: |
学号: |
出生日期:1979-12-26 |
学校: |
入学年份:2009-9-1 |
年级: |
班级: |
血型: |
学习成绩: |
健康情况: |
父亲姓名: |
父亲职业: |
父亲文化程度: |
母亲姓名: |
母亲职业: |
母亲文化程度: |
其它抚养人姓名: |
其它抚养人关系: |
其它抚养人文化程度: |
其它抚养人职业: |
备注: |
测验简介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Cattell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简称16PF)是用来测量人格特质的。该测验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Testing)的卡特尔教授(Raymend B.Cattell)所编制的。卡特尔多年从事人格心理学研究,曾根据测验统计、人格心理、行为辅导与诊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编订了许多精确可靠的测验。16PF与其他类似的测验相较,能以同等的时间(约四十分钟)测量更多方面主要的人格特性。
具体来说,16PF直接测量的16种人格特征包括:
1. 乐群性(A):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待人是否热情;
2. 聪慧性(B):描述抽象思维能力,聪明程度;
3. 稳定性(C):描述对挫折的忍受能力,能否做到情绪稳定;
4. 支配性(E):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是否愿意领导他人;
5. 兴奋性(F):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6. 责任性(G):描述对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接纳和自觉履行程度;
7. 敢为性(H):描述在社会交往情境中的大胆程度;
8. 敏感性(I):描述敏感程度,即判断和决定是否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
9. 怀疑性(L):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言行举止之后的动机;
10.
11.
12.
13.
14.
15.
16.
除直接测量这16种人格特征外,卡特尔教授等人还发展出了一系列公式,利用前面16个量表的分数以及这些公式,还可以计算出一些二元人格特征,主要包括:
1. 适应性与焦虑性:描述对现在环境的适应程度,是否感到焦虑不满;
2. 内外向:描述性格特征的内向或者外向程度;
3.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描述个体的情绪困扰程度,以及进取精神;
4. 怯懦与果敢性:描述做事情时的犹豫或者果断程度;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是世界上使用非常广泛的人格测验。我国研究者也对测验进行了修订,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国情,经检验,该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等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15岁以上中学生和所有具备小学阅读水平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人都可以适用。
分数:
此次测试日期为:2009-12-26
乐群性:6
聪慧性:4
稳定性:8
支配性:8
兴奋性:10
责任性:4
敢为性:10
敏感性:5
怀疑性:2
幻想性:6
世故性:4
忧虑性:2
开放性:5
独立性:5
自律性:5
紧张性:4
次级人格因素1:适应与焦虑性:1.8
次级人格因素2:内向与外向型:10.5
次级人格因素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7.1
次级人格因素4:怯懦与果敢性:6.4
上图的测试日期为:2009-12-26
分析说明:
此次测试日期为:2009-12-26
因素A-合群性:被测试者合群性一般。不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待人保持一般性的热情,能够与人保持交谈,但是不会特别主动的与陌生人攀谈,也一般不会主动地组织或者热切地盼望参加社交活动。同时被测试者也会比较喜欢独处,希望能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愿意与人合作,也不惧怕自己独立完成工作。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律人,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能一定程度上坚持自己的意见。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能够在社会交往和独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进而能够比较好地处理人际交往与独善其身之间的关系,这是比较好的,也希望被测试者能够保持这一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被测试者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可能还不是特别主动,有时会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因此希望被测试者能够增强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并学会与陌生人进行交往的技巧,这样有助于其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更为亲近的关系,并扩展交往范围。
因素B-聪慧性:被测试者的聪慧水平属于平均程度,思维能力一般。在平常的生活中,被测试者学习能力一般,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能够顺利理解和解决遇到的一般性问题,从而较好地适应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可能不会给人以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的印象。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的聪慧水平中等,思维能力一般。在平常的生活中,被测试者基本上能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较好地适应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可能不会给人以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的印象。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有利于被测试者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而希望被测试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留心观察,随时补充知识,扩大知识面,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注意主动地锻炼思维,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跟从模仿别人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素C-稳定性:被测试者情绪稳定性较高。被测试者情绪稳定而成熟,能够始终保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现实。通常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各项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压力和挑战,行动充满魄力。与此同时能够振作团体的勇气,维持团体的合作精神。有时也可能是由于长期不能彻底解决许多生活难题,而不得不勉强地自我宽解。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确实比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说是十分理智而成熟的,并能够始终保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现实,采用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对于这一部分的被测试者应当予以祝贺,并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但是对于得到这一等级的另一部分被测试者而言,也许并不是由于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由于不能彻底解决许多生活难题,而不得不强自宽解,这样做会使自己的问题不断积累而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而且也会使被测试者更习惯于逃避困境,越来越难以建立面对问题的勇气。希望这部分被测试者能够鼓起勇气来面对现实,以客观的态度来解决遇到的阻挠和挫折,主动的寻求可能的帮助,从而逐渐解决难题,为未来的生活铺平道路。
因素E-支配性:被测试者支配性较高。被测试者喜欢支配和影响他人。好强固执,通常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坚信甚至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判断或决策,并且坚决执行。通常独立而果断,甚至会非常武断;被测试者时常驾驭不及他的人,同时会强烈地反抗有权势者。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喜欢支配和影响他人,喜欢居于领导的地位,不喜欢服从他人意见,果断自信。但是可能自视甚高,一贯地希望支配和控制他人,这样容易招致他人的反感和抵制,因而被测试者应该对自己的这一特征加以注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被测试者能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集思广益,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要学会保持谦虚审慎的态度,学习更多的交往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同时被测试者应当保持自己自信果断的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因素F-兴奋性:被测试者兴奋性较高。被测试者通常较为活泼和兴奋,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自发性。通常轻松兴奋,随遇而安,活泼,愉快,健谈,对人对事热心而富有感情。但有时也可能会有过分冲动的行为,以至让人觉得行为变幻莫测。在做事情时,有时可能会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通常较为活泼和兴奋,很少表现出沉闷和拘谨,但这一性格特征使得被测试者不容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有时缺乏恒心和耐心,因而具有两面性。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被测试者能够更好地分配自己的精力,注意分场合地表现自己的活泼性。尤其是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应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坚持认真、严肃而审慎的态度,从而较好地完成任务;在社会交往方面,被测试者应使自己的性格特征保持开朗而活泼,大方地与人交往,促进社交场合愉快的气氛。
因素G-责任性:被测试者的责任性中等。被测试者通常倾向于接受各种规则、规范和道德准则和义务,但并不会僵化、严格地去遵从它们;当遵守规则与维护自身利益严重冲突的时候,有时可能也会违反规则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的责任性中等,被测试者能够较好地遵从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被测试者多读书、多思考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提高自己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尽量遵守社会规则和规范,履行道德准则和义务,也要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并积极保护自己和他人利益;对于那些可能存在不足之处的规则,还希望被测试者能够积极而理智的促进其不断修正和完善,尽量避免因违规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因素H-敢为性:被测试者的敢为性较高。在社会情境中,喜欢交往,冒险敢为,少有顾忌。被测试者通常毫不演示自己,会主动出击,毫不畏惧新的或者是有压力的社会情境,并喜欢冒险。他们即使经历艰辛也能保持敢作敢为的精神,有时可能太粗心大意、忽略细节,因而遭受无谓的打击与挫折。极端高分者可能会很少顾及自己的颜面问题,希望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在社会交往情境中十分大胆,毫不畏惧陌生的社会情境,不会演示和伪装自己,这一特征会有助于人际交往,给自己带来比较广阔的交往空间,因而希望被测试者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冒险行事之前,还希望被测试者能够冷静地分析具体情境,在有准备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不要因为粗心、忽略细节为遭受不必要的打击和挫折。
因素I-敏感性:被测试者的敏感性中等。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通常能够兼顾感性和理性,在关注事情客观进展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感性成分,从而在理智逻辑与感情之间寻得自己的平衡。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注意到事物的实用性,也可以欣赏其艺术性因素。
指导建议:
与大多数人一样,被测试者在敏感性上的特征一般,同时兼俱理性和感性的成分,这一特征有助于被测试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生活和世界,能够结合"情"与"理"来制定综合的决策。这一特征使得被测试者能够适应大多数的工作,良好的体验生活,也希望在今年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同时被测试者需要处理好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关系,对人多用"情",对事多讲"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因素L-怀疑性:被测试者的怀疑性较低。被测试者信赖随和,为人宽容,易于相信他人而很少有猜忌的念头,也不愿与人角逐竞争。通常易与人相处,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同时也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和他人的信赖。但是,对于极低分者,由于从不猜忌他人行为的意图,有可能被他人利用。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倾向于相信他人,对他人的行为较少猜忌,这一特征使得被测试者比较易于合作,并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在今后的生活中,还希望被测试者能够继续保持信赖和随和的个性,并因此而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赖。但是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在与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盲目信任而给自己带来伤害,因此还需对他人超出常理的行为多加留意和分析,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或者被人利用。
因素M-幻想性:被测试者的幻想性中等。被测试者通常能够既关注现实的环境和事实,同时也不乏想象力,进而在关注外界环境因素与关注内在思维过程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在解决问题时即能关注事物的事实和细节,又会从更广阔的思路去思考。被测试者不会让人觉得缺乏想象力,也不会给人留下过分冲动,不切实际的印象。
指导建议:
同大多数人一样,被测试者的幻想性水平一般,通常能够既关注现实的环境和事实,同时也不乏想象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还希望被测试者能够更好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好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关注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这样既可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又不会使自己的想法过分异想天开、脱离实际。
因素N-世故性:被测试者的世故性中等。被测试和大多数人一样,通常愿意较为公开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平等程度跟他人交换有关个人的信息和观点,但是会考虑到现实情况,不会口无遮拦,或者过分直言不讳而让他人感到尴尬和不满。被测试者能够保持自己言行的得体,不会让人感到过分直白、轻率,也不会让人感到虚伪世故,不可信任。
指导建议:
和大多数人一样,被测试者的世故性水平居于平均水平,同时兼俱率真与老练,往往给人留下成熟而真诚的印象,希望被测试者能够继续保持并发扬这一优势,并根据具体的社会情境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倾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双方信息的公开应当是程度相当的;在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时应当本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其他人接受的方式;在众多情境中"真诚"往往是第一重要的因素。
因素O-忧虑性:被测试者的忧虑性较低。被测试者经常自我肯定,沉着,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因此较少感到忧虑担心。他们通常信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轻易动摇,不会自寻烦恼,无谓的担心没有发生的事。被测试者对生活有安全感,心境比较平静、愉快。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的忧虑性水平较低,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很少体验到烦恼和忧愁,总体上讲,这对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是有所裨益的,为此也希望被测试者能够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但是应该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适度而有理由的自信是值得提倡的,自负和自大则不利于人际交流与任务完成,因此自信应建立在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之上。另外,被测试者有时会因为对他人的忧虑和担心缺乏同情和理解而引发他人的反感和恶意,被测试者需要加以注意。
因素Q1-开放性:被测试者的开放性中等。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新观念和经验的开放程度一般,不会顽固地墨守成规,不会反对新思想、新事物,但也不会主动地去探索、寻求变革,而是在遵循常规的基础上接受一定的变化性,在必要的时候会尝试新的途径和方法。
指导建议:
与绝大多数人一样,被测试者的开放性居于中等水平,既服从于传统,同时又能够接受新的观点,但是可能还缺乏一些主动的创造精神,不会特别积极地倡导变革。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被测试者能够对生活多一些观察,主动发现现实中的不足之处,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改善的方法,应该意识到变革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也有可能会促使生活向着更为积极的方向转变。
因素Q2-独立性:被测试者的独立性中等。像大多数人一样,会在融合于群体及独立于群体这两个极端中间寻找一个平衡。被测试者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并有着独立担负工作的信心和能力。被测试者不会过分依赖于团体也不会给人过分特立独行的印象。
指导建议:
像大多数人一样,被测试者的独立性居于一般水平,被测试者能够较好的承担起生活当中的任何角色,既保持一定的独立观点也愿意接受他人的正确看法。希望被测试者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优势,达到独立与合作之间的平衡。为此,被测试者应该首先意识到保持独立和与他人合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需要群体合作的工作任务中,要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并注意在合作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持自己的意见;同时,对于那些需要独立完成的工作,被测试者也要有信心和能力来独立地承担并完成任务。
因素Q3-自律性:被测试者的自律性中等。被测试者处理问题时会有一定的计划性,但是经常无法完全按照计划实施。他们会比较顾全大局,但有时会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而违背规则或习俗。被测试者能够正常的适应各种环境和团体,但是不善于有意识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很快被大家认同为团体的领导者。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的自律性属于一般水平,被测试者具备一定是自律能力,在多数时候能够处理好工作、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但是也会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律性高低与一个人最终的成就是成正比的,因此被测试者还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目标,增强自己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使被测试者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因素Q4-紧张性:被测试者的紧张性中等。与大多数人相同,被测试者通常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放松,享受生活和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但是在面对压力情境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进而调整身心进入"备战"状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被测试者更好的完成任务,提高效率和效果。
指导建议:
同大多数人一样,被测试者的紧张性处于中等水平。被测试者有时会体验到紧张与不安,但多数时候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安稳和平静。需要注意的是,适度的紧张对于任务的完成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多和过少的紧张对于任务的完成都是不利的,因而被测试者应注意在紧张和平和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希望被测试者能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竭尽全力,在遇到苦难和挫折时,要注意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努力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适应与焦虑性:被测试者生活顺利,适应环境,因此不易感到焦虑和不满意。他们通常感觉心满意足,认为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并认为已经得到了自己认为重要及有意义的事物。极端低分者可能是过分缺乏毅力,不肯奋斗努力,事事知难而退,满足现状。
指导建议:
总体来讲,得到这一分数的被测试者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当前的生活,对目前的状况比较满意,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还希望被测试者在满足于现状的基础之上还能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敦促自己不断地向着目标迈进,切不能维持原地踏步,举足不前的状况。还有一部分得到该分数的被测试者可能并不是由于真的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而是由于知难而退,采用了精神胜利的方法,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并不是真正地适应了当前的生活,希望这部分被测试者能够以现实客观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真正得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内向与外向型:被测试者性格外向。被测试者通常擅于交友,喜欢参与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往,且热情而不计小节,不受拘束。他们常常无法忍受较长时间的独处,容易感到孤独寂寞。外向者通常热情奔放,适于从事市场推销等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的性格特征较为开朗和外向,喜欢进行社会交往,但可能不是特别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工作。内外向的性格特征无所谓好坏,只是需要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来适应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如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并避免进行理论研究,或者与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但是这一性格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被测试者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也要给自己留出独立的空间,使自己勤于思考,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见,并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以此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
感情用事与机警性:被测试者安祥警觉。被测试者通常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常常会导致过分现实,从而忽视了很多生活的情趣和快乐。遇到困难时,有时会不经仔细考虑,不计后果,便冒然行事。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比较习惯于采取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并处理问题,这样的性格特征比较果断,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可能忽略了生活情绪和生活艺术。希望被测试者在意欲以一种客观、过于果断和过于现实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时,不妨再多做一下思考,并考虑一下其中的感性成分,留心生活中存在的情趣和美,同时也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有助于被测试者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怯懦与果断性:被测试者处事比较果断。被测试者独立、果敢、敢于显露锋芒、有气魄。遇事沉重、冷静,善于分析情势,并会及时做出决断,而不会犹豫不决或者反复征求他人的建议。被测试者通常会自动地寻找可以施展所长的环境或机会,愿意承担领导职责,以便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比较独立果断,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气魄和魅力,容易在一个群体中担当起领导角色,希望被测试者能够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多方面的信息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想法终究是比较片面的,因此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有助于被测试者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关于测验结果的几点附加说明:
1. 不要将测验结果当作被测试者的永久"标签"。
任何心理测验都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同时被测者本人在测试时的情绪状态、对测验的态度等主观因素,测试过程中的环境干扰因素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被测者的分数和等级。因此在阅读本测试报告的结果时,请参照日常生活中测试者本人的实际表现来理解本报告的结果。同时人的大多数能力和性格特征都是可能改变的,因此测评的结果仅是评价个人情况的一个参考因素,请不要把本测验的结果看成是对被测试者的"标签"或最终"宣判",而应视为眼下暂时的情况。
2. 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多个被测试者的报告基本相同
在阅读多个被测试者的测评报告时,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某些特征上的解释是完全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在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一般不是对每个分数都给出一个特定的解释,往往是把分数分成几个分数等级,对每个等级给出一种解释;第二,根据相关的统计理论可知,无论是能力还是性格特征,大多数人的得分都是居于中间水平的(占人群的50%以上),处于分数两极的人要少得多,因此虽然中间分数段的人数量较多,但其特征具有相似性,可以采用统一的结果解释。
3. 为什么各个分量表的分析说明有时会出现矛盾
人的能力和性格非常复杂,仅仅靠一套测验数据来解释或者归纳人的特征总是显得单薄,有时甚至会出现互相矛盾的结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被测试者没有真实做答(题目理解错误或希望得到好的评价而掩盖真实情况等);第二,在对各个分量表得分进行的分析说明时,评价者往往只考虑这一个因素的作用,而认为其它因素处于恒定水平,例如一个关于学习情况的测验中的两个分测验是"信心"和"努力"。如果被测试者在"信心"分测验当中取得高分,结果分析中出现:"由于您对学习充满信心,所以敢于突破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因而会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同时被测试者在"努力"分量表中取得低分,结果分析中出现:"由于您的努力不够,您的成绩会很不理想。"也就是说,实际上由于每个分量表只说明本量表中单一因素的作用,因而"矛盾的分析说明"只是证明多个不同因素对于被测试者同一方面的影响相反,而不是真的存在矛盾。
4. 以整体的观点看待测评结果
很多测验都包含多个分测验,对于这类测验来说,不应仅仅孤立地理解单个分测验的成绩。这是因为每一分测验与其他分测验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不同能力方面或者性格特征是组合在一起共同对人的行为起作用。因此在评定一个人的特征时,一方面需要理解各个分测验的分数的含义,但更重要的是综合所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备注:
此次测试日期为:2009-12-26
乐群性:级别中等.
聪慧性:级别中等.
稳定性:级别较高.
支配性:级别较高.
兴奋性:级别较高.
责任性:级别中等.
敢为性:级别较高.
敏感性:级别中等.
怀疑性:级别较低.
幻想性:级别中等.
世故性:级别中等.
忧虑性:级别较低.
开放性:级别中等.
独立性:级别中等.
自律性:级别中等.
紧张性:级别中等.
适应与焦虑性:级别较低.
内向与外向型:级别较高.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级别较高.
懦弱与果敢性:级别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