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1月3日举行的全校学生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的班主任代表,数学学院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班主任陈斌分享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陈斌2012年来到华侨大学,2014年首次担任班主任。在他看来,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用情投入,用心付出”,成为大学生“寻梦路上的引路人”“学习路上的指路人”“成长路上的亲人”。
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寻梦路上的引路人”
对于刚入大学的同学来说,总会存在一个适应期或者迷茫期。“作为班主任,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度过迷茫期,鼓励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陈斌说。
为此,陈斌坚持每周参与学生的晚自习。晚自习是数学学院的一个传统,要求所有新生每周固定时间要参加。“和学生一起晚自习,不仅可以在学习上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对他们的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也就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种种困惑,引导他们认真学习。”陈斌说,“仅仅通过每个学期开一两次班会,是无法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
针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困惑,陈斌还利用各种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比如,他结合自己本科、硕士、博士同学的毕业走向,向学生介绍数学系学生毕业之后的多种出路;他邀请自己的朋友、中国银行泉州分行华大支行副行长到班级,给学生分享人生经历;多次邀请考上名校研究生、公务员的往届学生与同学们座谈交流;发挥自身的校友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等。陈斌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帮助他们找到梦想和现实的结合点,尽早明确未来的方向。
今年大三的王嘉豪同学正是在陈斌的帮助下,确定了未来的目标。“去年暑假我打算到证券行业去实习,陈老师就推荐我到一家证券。实习后我发现,其中运用到非常多的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最重要。”王嘉豪说,现在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先考金融方向的研究生,再从事金融方面的相关工作。”
“学习路上的指路人”
“学习是学生的根本”。陈斌利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的学习。
晚自习时间,陈斌会为学生答疑解惑。平时,陈斌利用微信、QQ等工具辅导学生。范月莹也是陈斌的学生,她对陈斌的辅导称赞不已。“陈老师讲解非常详细和用心,有时在期末考试前还会主动给我们出模拟卷。”她说,像大一上学期《数学分析》《几何分析》两门专业课都比较难,但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范月莹也经常通过QQ请教陈斌,“他不会直接给答案,而是耐心地先让你给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然后看到底你遇到什么问题,再一步步引导你解答。”她说。
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懂的题目,陈斌会板书在全班讲解,或者把题如何解答写好,拍照发到微信、QQ群里。“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有人在关心着他们,他们学习就会更有动力,班里也会形成比较好的学习氛围”陈斌说。
此外,陈斌还鼓励班里同学参加学院“1 1”扶助计划,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科创竞赛,指导班干部组织21天习惯养成计划活动等,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在2016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陈斌任班主任的班级获奖人数达18人,占了全校的1/3。
“成长路上的亲人”
“学生就是我的弟弟妹妹。”陈斌认为,对于出门在外求学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他们的临时家长,一方面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走访宿舍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陈斌说。班上的李同学经常旷课、在网吧通宵上网就是陈斌走访宿舍时发现的。“那次是期末考后了,到宿舍发现李同学不在,室友说他去图书馆了,我当时就奇怪。后来才知道所谓的‘图书馆’就是学生街的网吧。”之后,陈斌就找这位同学谈话,甚至还曾跑到网吧劝他,与其家长联系等。现在李同学上网次数明显减少,挂科学分也少了。
陈斌与学生家长也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他会将考试的时间安排表等发到群里,让家长一起来关心和督促孩子学习。对于挂科学分多的学生,他还会一对一与家长联系。曾经班上的小赵同学有一学期挂科突然特别多,陈斌积极与其家长配合,双方共同努力,上学期小赵的课程就全部通过了。
“陈老师和每个同学关系都很好,我们都把他当大哥哥,私底下不叫他老师叫他‘斌斌’之类的。”范月莹笑着说,平时陈老师也特别关心大家,比如同学生病会买水果、牛奶到寝室看望等,“我们都很庆幸有这样的班主任。”
陈斌的用情投入用心付出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去年教师节也是陈斌的生日,班里同学自发为他准备了蛋糕为他庆祝。他所带的班级也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校先进团支部”。
“好的班主任是学生终身的朋友,学生也会是班主任终身的财富。只要我们用情投入、用心付出,学生都能感受到。”陈斌说,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全班52位同学都能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