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的话题多是数据业务,在中国移动通信史上,到目前为止,能称得上成功的移动数据业务案例就是“移动梦网”,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移动梦网”现在出现了困境,如果以2005年为时间点,那么在2005年以前的“移动梦网”是成功的,2005年以后是否能转型成功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2005年以前的“移动梦网”可以称之为是“移动梦网“的前半生。下面让我们看看”移动梦网“的前半生是如何辉煌的。
2000年9月,中国移动召集上百家SP探讨商业合作模式,11月,“移动梦网”计划正式发布,从此中国移动一改传统移动通信的商业模式,扩大了产业链,走向了与产业链各方多赢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自己定位于“移动门户+移动网络提供商”,开放WAP和短消息平台,并实行公平接入,所得收入中国移动与SP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移动梦网”是数据业务的一个品牌,而非单向的某类业务,它囊括了手机上网(WAP)、手机短信、彩信、手机铃声等多项数据业务。
6年过去了,“移动梦网”获得了巨大成功,移动互联网的开始点燃,不仅将很多岌岌可危的传统互联网网站拉出了死亡的漩涡,而且将它们送上了盈利的奖台,而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带动短信业务的“井喷式”增长。
成功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三个方面
1、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紧密性产业链
在“移动梦网”启动时,中国移动几乎为SP提供一揽子服务:开放、公平的接入,业务支撑平台,代收费,统一的服务品牌和门户,主机托管等,SP只需负责业务的开发,并通过传统互联网进行推广,虽然后来由于SP的违规造成了产业链的裂变,但不可否认,中国移动走出了传统移动通信模式的范畴,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开拓了新的道路。
2、杀手级业务的带动
可以说如果没有“移动梦网”计划,就不可能有今天短信的成就;当然,如果没有短信,今天的传统互联网可能没有现在如此辉煌,也就少了许多财富神话,结果是“移动梦网”也会很快夭折。
短信按照需求划分为点对点的基础性业务和互联网上的增值业务,短信成为杀手级业务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A、众多SP的加入
也许增值业务短信占整个短信业务收入的比例不是很高,但它绝对是导火线,SP通过招募许多写手编写蛊惑类、情感类等短信,这种娱乐性的短信被大量的定制和转发,形成病毒式传播,互联网与短信的互动极大刺激了需求;同时SP与电台、电视台、股市等联合推出各类特色短信服务,使短信成为全民都在使用的业务;
B、合理的资费与计费方式
很庆幸点对点的短信的资费没有定在0.20元/条以上,而是定在0.10元/条,如果不是这样,短信就不会有今天火暴的场面;更为经典的是,短信没有按照传统通信双向收费的模式来计费,而是发送收费,接收方不收费。这两项措施使计费趋于简单,并且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通信费。
C、不受手机和网络限制
可以说几乎没有手机不支持短信功能,目前很多新业务的推广经常遇到一个瓶颈就是支持的手机少,短信是第一个没有终端门槛的移动增值业务,搞笑类等的短信让其很快形成病毒式传播,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短信不受网络限制,移动和联通网络之间可以互发,因此可以看出这是全体手机用户都可以随意使用的业务。彩信没有推广开来有资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受手机和网络的限制。
3、合理的分成模式
“移动梦网”的收费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流量费,有运营商收取,不参与分成,二是信息费,有运营商代SP收费,参与分成;前期主要分成比例有两种:9%归中国移动所有,其余91%及坏帐风险归SP,或者,15%为中国移动的收入含坏帐风险,而其余85%为SP净得,这种分成方式极大刺激了SP,更多的应用开发,更搞怪的短信层出不穷,后期的彩铃发展也印证了这种分成模式的成功。
但由于法律和监管的缺失,给自律意识较差SP制造了违规的可乘之机,从2003年开始,中国移动开始整顿SP市场,从处罚、暂停合作甚至终止合作,到目前为止,整个不和谐音还在充斥着移动互联网,梦网模式要转型,如何转型?这个问题摆在从业者的面前。
可以说还没有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商业模式,猜测、解读乃至互相攻击成为近期移动互联网各方的主要工作。回顾过去,是为了有更好的未来,我们剖析“移动梦网”的前半生,是为处于困惑期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和即将上马的中国3G提供一些参考,从而让“移动梦网”的后半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