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通错过的两次机会

(2007-06-29 10:36:20)
分类: 3G夜话
联通错过的两次机会                           联通错过的两次机会
1994年7月19日联通成立大会                   2002年1月8日联通CDMA试运营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失,生命周期何其短,因此在年轻及壮年时把握住每次机遇是人生成功的关键,企业也是如此,都有个生命周期的问题,做的好的企业可以横跨几百年,做的不好的就很快夭折了,因此,企业务必在其所从事行业的蓬勃发展阶段,紧紧抓住各种机遇,才能获得市场的主动权,才能为做一个横跨百年的企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阶段,有幸的是,这个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政策的原因,仅有移动和联通两家企业在做,但目前的结果是,移动的2006年净利润达到660亿元,而联通在36.4亿元,两者差距太大,是不是以前联通没机会呢?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联通错过了两次具有战略意义上的机会。
 一、1994年联通成立之前,当时的上级主管部门让联通在两个方面做个选择,一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独家上2G的移动通信网GSM(当时的网络是1G);二是网络没有限制,但给予联通在资费上的优惠待遇,可以上下浮动10%。目前大家都知道了,联通选择了后者,试想如果当时选择了前者会时什么情况。
   1G网通话质量差、不能提供自动漫游、手机体积大、没来电显示等,而2G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2G网和1G相比,是质的飞跃,想当初,2G的移动电话推出来的时候,根本没做任何宣传,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我在《通信业:技术驱动或市场驱动》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正确认识通信业技术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比如在94年这个重大战略选择上,技术肯定是第一位,而代表市场因素的资费是第二位的,有着质的飞跃的技术是刚性的,一旦你提前拿到这个牌照,你就可能会有市场优势。而资费是柔性的,因为资费的对抗权掌握在对手手里,政策规定联通可以低,但对手可以变相降价。
  可以看出,联通在当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二、2002年1月,中国联通开通了CDMA95A的网络,由于上次选择失败带来的教训,联通这次认为,在通信行业,代表先进技术的制式会想当然的带来市场优势,因此在错误的技术决定论思想的主导下,联通又做了一次错误的选择,于是错误的产品定位随之而出现,错误的市场推广方式也接锺而至,直到现在,在一些省的的CDMA宣传广告中还能看到这种错误的思想,如大规模宣传低辐射、通话清晰、掉话率低。在CSM和GPRS存在的情况下,CDMA95A乃至CDMA2000IX都不能是技术驱动市场的制式,虽然在某些方面强于GSM和CPRS。对于CDMA来说,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培育市场的一种技术,只有在市场培育成熟以后,才能催生更先进的下一代CDMA网络,
  从上面有关联通的两次重大选择来看,选择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把我在《通信业:技术驱动或市场驱动》这篇文章里的观点在这里在着重提一下:
  技术驱动的技术必须要有质的的飞跃,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核心指标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具有两个并列的特征:一是产生了一个必需品的新行业,二是在3—5年内能成为了传统技术的完全替代品。市场驱动的并列特征也有两个:一是相对于传统技术并非是质的变化,用户并非必需,因此需要市场培育,二是市场的推动急需一种技术的出现。
  那么,在通信行业,到底应该是技术驱动或市场驱动呢?我认为:不能走向极端,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技术与市场形态才能下结论。 
  现在不太好说通信行业的黄金时间是否已经过去,但是对于中国的运营商们来说,3G、4G等新的选择已经到来,在历史的门槛处,再一次机会的选择可能意味着这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联通的教训给我们所有的业界同行都上了一课,但愿大家以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事。
  毕竟,可供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