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营商3G商业模式核心:不做内容

(2007-04-08 22:41:54)
分类: 通信杂感
  4月5日,中国移动证实正在推广一项名为“快讯”的手机资讯业务。继“飞信”之后,中国移动在手机增值业务上再出大手笔。联想起从2005年下半年始,中国移动从“无线音乐排行榜”到“无线音乐俱乐部”,再到收购凤凰卫视19.9%的股权,可以看出中国移动进军SP、CP的决心已定。
  但笔者经过对通信行业的特点、国内外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析得出:3G时代乃至更远,运营商增殖业务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不做内容。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目的,“有所不为”是方法和手段,因此翻译过来就是首先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然后才分析出自己能做什么,不能直译,也就是说翻译时顺序不能颠倒。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推进以及市场的高速发展,让固网运营商急需想获得移动牌照;而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VOIP的发展,导致移动资费也大幅下滑,最为明显的例子是2007年1月19日美国AT&T推出免费语音业务,虽然是有条件的,但可以说语音免费是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
  因此面对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新的商业模式建立必须提上日程,特别是对于即将上马3G的中国运营商来说。
    从2002年开始搭建“移动梦网”开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领导者中国移动在增殖业务方面频繁出招,虽然在技术方面劣势于中国联通的CDMA2000IX,但中国移动在增殖业务发展方面领先于中国联通,无论在品牌的建设还是在业务体系的建立上都是如此;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移动在增殖业务方面的系列行为让我难以理解。
  在没有增殖业务时,通信行业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就是说语音传输这一生产过程和用户消费同时进行,因此语音业务无法进行分工,高额利润垄断自然形成;但增殖业务产生以后,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由于传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ISP、CP有几万乃至几十万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才开始起步,无论是何种业务的平台提供商,还是内容提供商,在中国市场都有佼佼者,因此针对增殖业务来说,生产和消费是分开的,社会分工是比较细的。
  对于运营商来说,优势在于网络建设和服务,从为了加快产业的发展看,整合上下游资源也是运营商的优势,因为运营商在产业链上处于核心地位;劣势是不言而语的,做内容是不可行,更为重要的是内容是海量的,用户喜欢的内容不是任何一家能垄断的,再说做的内容未必是用户喜欢看的。因此从优劣势上看,“有所不为”的是内容,“有所为”的是网络服务和资源整合。
  那么中移动为什么在应用上频频出招呢?我想关键有以下三个因素:
  1、移动语音业务即将饱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VOIP的发展,语音收入大幅下滑指日可待,因此对运营商来说,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迫不及待,无疑,增殖业务收入将是新的收入增长点。中移动不仅仅收流量费,而且在主要应用上也想垄断,毕竟分给别人不如留给自己。
  2、很多SP、CP不争气,违规行为多有发生,用户投诉只有运营商受理,可想而知SP、CP的短期行为较多。从这个方面看运营商想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做应用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3G运营的成功案例在日韩,日韩是运营商在大力介入并推广应用,几乎没有SP什么事,并且做的很成功,中国和日韩的文化背景较相似,因此采用他们的模式成功率应该极大。
  但无论有多少原因,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两点,一是我们不能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二是如何更好更快的繁荣产业,毕竟时不我待。
  首先,运营商的优势是网络运营和整合资源,内容绝对是劣势。
  其次,繁荣产业就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开放,让更多的产业相关者积极参与。
  最后,日韩的经验是有条件的,1999年日本NTT上I-MODE时传统互联网刚刚起步,别说SP、CP了,就连商业模式还没找到,因此NTT只有亲自上马做应用。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证明:运营商在3G时代要放弃内容,专心做好网络服务和整合资源,各有分工才能各有所成。
  中国3G即将进入快车道,成本、技术、市场的紧逼让以运营商为主导的产业链务必高速运转起来,谁能参悟到新的商业模式的精髓所在,谁就能领先一步。
  因为,通信产业是技术驱动主导,新技术的到来会导致整个格局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