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社会都在以金钱来衡量人的身份高低时,那么追寻金钱就是排在第一位的信仰,但金钱是物质的,由于任何物质都具有稀缺性,因此追寻金钱的最终结果是人们争的头破血流,社会中到处充满着尔虞我诈,正义的天平失衡,公信力极差,目前的中国就是如此。
2006年低,一个儒家思想的布道者于丹出现在了央视的百家讲坛,以其通俗化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高于大众的儒家视野给我们娓娓道来孔夫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告诉我们“克己复礼”的重要性。这是多么及时的全民教育。
然而,一群无聊生者,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希望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反对的浪潮,以联名的方式宣誓将于丹反对到底,直至赶出百家讲坛。无聊生者对外宣称的原因是于丹曲解了部分原文,对历史不负责任,误导了普天大众。
对任何一个人乃至一件事件的评价,首先是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方面要有历史的观点,同时又要有现实的意义。
首先看于丹带来了什么,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于丹掀起了学习《论语》的浪潮,那么《论语》能带来什么,《论语》会带来了生活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抚慰,因此这没有什么不好,这是目前社会急需的,君不见于丹签名售书时老人领着孩子买书的情景,多么令人感慨的一幕,任何一个国人都应为之庆幸。那么弊在什么呢,说句实话,也就是某些地方讲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改过来就是了,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就是一群无聊生者抓住不放,以置于死地而后快。
在一个信仰失落的年代,我们需要的是挽救曾经失去的信仰或建立一种新形式的信仰,以重建使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心灵愉悦的价值观念,这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无论是从国家制度、学校教育、社会普及方面都要入手,央视和于丹从社会普及的方面已经发力,而作为社会中的任何人都应去推波助澜,而不是为了一点小问题影响大局,你即使不去做布道者,也不应该做阻碍者。
因为对于目前的中国,这种机会来之不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