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固网已经很受伤,只因单向收费早开始

(2007-03-21 10:58:52)
分类: 通信杂感
 
   我本来对单向收费的话题不太感兴趣,总认为那是过去时,但京城移动运营商单向收费推出后还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特别是看到一篇谈单向收费与固网的关系时,我不免有一种想加入讨论的冲动,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一吐为快.
   其实,固网已经很受伤,只因单向收费早开始.
   我的印象是2003年春天时,上海移动推出"来电畅听卡",紧随其后上海联通推出"畅听更多卡",这种变相单向收费的方式拉开了中国单向收费的序幕,以往也提到单向收费,但真正开始应该起于此。
   于是乎南方各省积极响应,并且做的更彻底,我听说最到位的是免月租,被叫包月8元,市话主叫0.8元/分钟。到2005年时北方各省也相继采用了变相单向收费做法,不难想象京城之外遍布单向收费,这就象溥仪皇帝被冯玉祥赶出故宫后,发现怎么那么多人没辫子。
     专家分析的很多,单向收费受伤最严重的是固网运营商,由于单向收费的政策,移动运营商大量分流固网的话务量,固网的ARPU值(平均话费)急剧下降,因此,近两年固网的盈收下降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单向收费对固网的打击不仅仅在分流话务量,还在于冲击了小灵通的市场,固网运营商刚推出小灵通时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心态,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可称之为全业务运营。在家用固定电话,出门用小灵通,这成为固网营业员向用户推荐业务时的杀手剪,但单向收费的推出,特别在南方各省,极底的市话主叫费加以配合,信号不稳的小灵通市场萎缩很快。
      全球的固网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拿下移动牌照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现在运营商内部谈的最多的是转型,但转型不只是拿下牌照的问题,关键是企业的长期战略与短期目标如何有效结合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我个人的观点是:企业的转型就是要实现话语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不会有竞争对手的举动让自己很无奈,很受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