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常民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常民接到入学通知书之后,对爸爸和妈妈说:“我和我姐一样,也不用家长送,我要自己去上大学,自己去报到。”
常民也和姐姐一样是自己去上大学的。
常民到了西安后没过多久,给家里来了一封信,说他病了,脸和嘴全都肿了,两只眼睛肿得就剩下一条缝了。母亲看了信哭了,对常启先生说:“你去看看孩子吧。”常启先生知道孩子病了,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矛盾。孩子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从河北到西安,又得了病,他恨不得马上赶到西安去看孩子。可是他又一想,去了西安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除了安慰什么也解决不了。常启先生觉得生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先了解一下病情再说。常启先生给他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朋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打了电话,请他去看看常民。老教授的夫人是西安一家大医院的大夫。老教授夫妇看过常民之后,打来电话告诉常启先生:孩子是水土不服,有点儿过敏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会好的,暂时用不着来西安。这样常启先生的心中就有了底数,与妻子商量还是不去西安为好,要孩子经受一次锻炼,让孩子在磨练中坚强起来。常启先生的妻子对他的决定并不满意,说:“你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孩子别有个好歹就行。”常启先生又给在西安交通大学进修的同事打了电话,请他去看看常民。常启先生的同事看过常民之后,来电话说:没别的事,就是水土不服,经过治疗,已经开始好转了。后来常民说起这件事,说他当时特别想家,特别希望爸爸妈妈来看他,领他去看病。班里为了照顾常民,每天派四名同学轮流护理他,为他打饭和照顾他的生活,还陪他去医院看病。病好之后,常民说:“通过这件事,觉得自己真的已经长大成人了。”常民还说:“通过这件事,感觉到了班集体的温暖,懂得了许多事情,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友爱,增强了今后克服困难的信心。”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对孩子娇惯、溺爱、“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不少孩子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的原因之一。您说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