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行走之三·甲洞风土
标签:
马来西亚道教文化玉虚宫甲洞风土吉隆坡 |
分类: 任宗权道长论道 |
大马行走之三·甲洞风土
酒店大堂悬挂大马君主及皇后夫妻画像,刘理清道长言,君主皇后受国人爱戴,城市各重要处皆悬挂画像。异国他乡,别样之服饰,别具风格。其衣饰多用黄色,乃皇室成员之殊也。马来重传统礼服,男皆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亦崇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其服皆宽长,遮手盖脚,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

大马乃多元种族之国。16世纪始,相继遭葡萄牙、荷兰等国侵略,后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日本占领大马。故大马独立之史,颇具坎坷。1957年8月31日,英国同意大马于英联邦内独立。其由吉打、吉兰丹、丁加奴、玻璃市、彭亨、霹震、雪兰泰森美兰和柔佛9州之世袭苏丹,以及马六甲、槟榔屿、沙巴和沙捞越4个州之州长,组成“统治者会议”,实行君主立宪。君主即最高元首,名义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之最高权力,其实仅象征而已。只是大马之君主立宪,不同于其他君主立宪国家,大马君主非世袭,乃由选举而来;非终身制,任期五年而已;非个人君主,乃集体君主制。最高元首只能从西马9个州世袭之苏丹,按年龄、就任年代,轮流秘密投票选出,任期5年,不得连任,且每位苏丹只能出任一次。

大马位于东西方海运之要塞,自古受各种文化影响。十五世纪马六甲王朝时,华人商旅即将华夏文化融入当地。葡萄牙及荷兰殖民马六甲长达三百年之久,葡萄牙、荷兰殖民者将现代化建设元素,诸如其所带来之城堡、教堂以及建筑构造技术,已镶嵌于大马各处,植入大马,改变马六甲传统聚落架构建筑。
众人上车,驱车前往甲洞华人饮食街用早餐。车子奔波于甲洞大道,半砖木结构之墙壁上,外露着大型木梁,此伊斯兰建筑几何图案设计,殖民文化、亚洲传统、马来伊斯兰灵感、现代与后现代混合,方形图案与圆顶,构成一幅别具一格之吉隆坡甲洞建筑风景线。吾于奔驰之间,抢拍一张伊斯兰风格牌楼,欣赏玩味半天。
吉隆坡甲洞发展道路52100,乃华人饮食一条街。众人进入一华人餐馆,点着自己喜欢之食物。词吉隆坡甲洞之早餐,中国粤式点心与当地特色融合一体,品种丰富多样,饱餐一顿,却也回味无穷。 在等餐上桌间,吾走出餐厅,立于人来人往之吉隆坡甲洞街头,于路边摊与餐馆交融处,一异国他乡之身外客,淡看异国他乡之众生相,体会异国他乡众生之悲欢离合与悲喜哀乐?
发展大道被中间一座神庙分成两道。小道成为饮食街私道,大道成为公用空间,皆被私家车占据停放。庙前三叉之地,亦被用于停车,庙后乃一餐馆后厨,厨师与服务员穿梭往来,小庙存在,似乎耳目不充,置身事外。
或言拿督公之崇,乃马来人克拉末与华夏土地神信仰之融合,遂成新现象民间信仰。然拿督公多为马来族,崇拜者多为华人,乃为不争事实。华人先驱移大马时,所供之神皆源自中国。然中国本土,并无“拿督公”之流。
或言拿督有五兄弟,绿拿督、红拿督、白拿督、黑拿督和黄拿督,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自有不同的功能。然此五兄弟名字皆马来语,其颜色余方位皆对应中国之五行,颇有五方财神之俗。或言公者,男也,故有供拿督奶、拿督婆、拿督娘娘之俗,皆马来神之“华人化”也。究其本质,其不等同“中国化”,以此窥见,大马多元族群社会不断追求族群认同与族群和谐之历史。
庙前有铜牌,上书中英文,中文曰:“赞助大伯爷,二伯爷和拿督公金身名额如下,龙程荣 蒋竞辉


吉隆坡甲洞风土人情乃窥一斑。

加载中…